但馮雪看過之後就將其隨手丟開,並非是這門功法需要進極高的心境(這是真的),也不是他不喜歡和尚的關係(也許),更沒有什麼外貌方面的衝突(大概吧),真正原因在於這玩意和馮雪的追求呈現出正好相反的姿態。
如果說枯榮禪功追求的是外露死態,內裡卻生機勃勃的話,那麼馮雪的狀態就是內蘊死氣,身體卻生機旺盛。
這已經是根本上的差別了,馮雪完全無法從其中找出一絲一毫的可以借鑑之處,至於逆向思維……
你以為內功是做題嗎?經脈逆轉一個試試?不是每個人都叫歐陽鋒的!而且枯榮禪功要逆轉根本就不是經脈的問題,甚至還有思想境界,精神狀態,以及竅穴特性等一系列複雜的問題,有把它逆轉的工夫,馮雪估計新功法都創造了不止一本了。
隨手將《枯榮禪功》丟在一邊,馮雪將《天蠶功》拿在了手裡。
剛一翻開,馮雪眼中便精光一閃,這天蠶功分為天蠶神功和天蠶魔功兩個部分,雖然一魔一道,但只是其表象不同,其本質,也就是“死而復生”的部分卻是完全一致。
其最核心的內容,便是是結合了苗疆蠱術之法,以頻死之際從內而生的死氣帶動功法運轉,並以裹挾死氣的內息刺激身體,激發人體潛能,從而產生脫胎換骨一般的效果。
沉吟片刻之後,馮雪合上秘籍。
《天蠶功》的“作繭自縛,有死而生”雖然合適,但畢竟只是一種刺激術,並不能作為常規修煉,而天蠶功中的修煉部分卻又與普通內功並沒有什麼差別,真正能借鑑的也就只有以死氣刺激生機的想法而已,真正的大頭,還在這本《不死印法》之上。
武學之道,無非是技擊之法與養生之道的組合,其根本,不過是幾個字而已。
在馮雪的閱歷之中,將其概括的最為全面的要數古大俠的《五絕神功》,其中將武學本質概括為“剛柔”、“快慢”、“輕重”、“陰陽”、“乾坤”五個部分。
但這真的足夠了嗎?
不,不止。
至少以馮雪目前的閱歷,仍舊能為其增加一個部分,那就是“虛實”。
似快非快似慢非慢,似剛非剛似柔非柔,似輕非輕似重非重,能夠完全駕馭三者,方為虛實。
也許是因為馮雪本身的虛數概念與欺騙起源吧,他似乎天生就在這一方面頗為敏感。
然而,當馮雪翻開《不死印法》之後,便被這個驚才豔豔的石之軒所折服了。
若非導師再三強調必須自創功法才能走得更遠,馮雪也許會直接選擇這門功法也不一定。
無他,只因為這套功法與他實在是太過契合,也難怪天刀宋缺會將不死七幻稱之為幻術,這其中飽含的“幻”之理簡直讓馮雪為之心折!
若不是慈航技寨的碧池,石之軒也許會成為大唐世界第一個破碎虛空的強者吧?
輕重、剛柔、快慢三者被糅合同一,而後化為不死七幻的基礎虛實,而後又以補天閣與花間派之功法構築陰陽,隨後,石之軒將五者融為一爐,藉此演化出乾坤之法,成就六位一體,不止如此,他甚至天才的在這之上建立了“生死”的概念。
武道本身乾坤已是巔峰,以天地萬物演化功法,便是師法自然的入道之法,但石之軒是何等的驚才豔豔,竟是將乾坤納入己身,以自身比作天地,並從中推出了終極的命題“生死”!
第四百六十章 生死
生死,是每一個生物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而石之軒卻藉由“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間”的哲學理念,將自己置於非生非死的狀態之下,因為非生非死,方能統御生死!(和薛定諤那隻可憐的貓沒有任何關係!)
石之軒最令馮雪感到歎為觀止的,是其將內力劃分為了生與死。
馮雪本以為這生死指的是花間派的生機與補天閣的死氣。
但是仔細研究之後卻發現自己太膚淺了。
內力說白了就是一種能量,為什麼我自己的就能用,別人的就用不了?
當這個可以說的上是叛經離道的想法出現在石之軒腦海中的時候,便註定這個天賦卓絕的年輕人走上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石之軒剛開始創功的時候很年輕,所以說這又是一個被碧池毀掉的天才,額,我為什麼要說又?)。
經過了不知道多長時間的探索,石之軒終於開始用哲學的思路看待問題。
大唐世界的魔門本就是廢黜百家之後,百家殘餘所匯聚而成的組織,門中典籍更是匯聚了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