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又為顧橫波畫了一幅小像,畫上的她,春風滿面,眼帶醉態,那不是酒醉,而是被幸福的生活醉倒了。畫成後,顧橫波嬌笑切切地提筆在上面題了一首詩:識盡飄零苦,而今始得家;
燈蕊知妾喜,轉看兩頭花。
這首詩把她此時的心境表露得一清二楚。後來,李自成攻下京城,旋即又變成滿清的天下,縱使政局風雲變幻,龔鼎孳則因抱定隨波逐流,聽天由命的態度,誰坐天下,他都俯首稱臣,所以仕途一直亨通,最後做到了清廷的禮部尚書。顧橫波開始曾勸丈夫忠君守節、以死殉國,可龔鼎孳捨不得自己的前途和美滿的家庭,先後做了三朝之臣。好在顧橫波在這方面並不固執已見,丈夫走的路,她不願多做干涉,所以小家庭的日子始終安安穩穩。
康熙三年時,他們都已是年近百歲的人了。可興致不減當年,盛夏時相攜出遊杭州,月夜泛舟西湖之上,卿卿我我,還勝似新婚夫婦。這次出遊是顧橫波一生中最後一個閃光的記憶,此年冬天,她一病不起,終於在丈夫的懷中閉上了美麗的眼睛,臉上仍然帶著安詳滿足的笑容。
李香君桃花扇裡見貞情
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身邊時時帶著一把絹扇,扇面是潔白的素絹,上面繪著一幅色彩濃豔的桃花圖,故稱之為“桃花扇”。此扇之圖並非出自名家之手,可為何李香君視為至寶呢?原來這扇面上的桃花,並非染料所畫,而是以李香君的鮮血寫成,上面凝結著她與情郎侯方域纏綿哀豔的愛情故事,也是她此生全部的希冀所在。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樓裡的紅姑娘,這媚香樓建得精巧別緻,臨水而立,站在樓上憑欄而望,煙水澄碧、畫舫織彩的秦淮河盡收眼底。媚香樓的主人是李大娘,她年輕時也是秦淮河邊的紅妓女,年長後用自己的積蓄建了這座媚香樓,收養了幾個乾女兒,以詩酒歌舞待客,在南京城裡頗有些名氣。最給媚香樓撐臉面的就是李香君了。這姑娘自小在李大娘身邊長大,詩書琴畫歌舞,被李大娘調教得樣樣精通,性情上也學了李大娘的豪爽俠氣,著實逗人喜愛。要說李香君的長相,別有她的特點,她身材嬌小玲瓏,眉眼兒俏麗生輝,小嘴唇微微上翹,顯出幾分俏皮,整個一個可人兒的模樣,因她嬌小而香豔,名字裡又帶個香字,所以客人們都戲稱她是“香扇墜”,還真合她的那種韻味呢。
媚香樓在秦淮河畔屬於那種比較高階的妓樓,這種妓樓裡的姑娘多是賣藝陪笑不賣身,李香君便是這種典型。因為李大娘仗義豪爽又知風雅,所以媚香樓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受乾媽的影響,李香君小小年紀便頗善於辨識好壞忠奸,第一次見到侯方域並一見傾心時,李香君才十六虛歲。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邱人,祖父侯執蒲是明朝的太常卿,父親侯恂做過戶部尚書,都是剛直不阿的忠臣。侯方域自幼隨家鄉名士倪元路學習詩書,敏慧多才,長進極快,崇禎十六年,二十二歲的侯方域前來南京參加禮都會試。自恃才學俊秀,年少氣盛的侯方域並不把應試當成一回事兒,來到燈紅酒綠、流彩溢香的六朝金粉之地,他不免要涉足一番風月場所。這天。經友人楊龍友的介紹,他慕名來到媚香樓,一睹“香扇墜”李香君的風采。一走入李香君的房間,只見室內書畫古玩陳設有致,別有一番清新氣息,與一般青樓迥異。李香君嬌笑盈盈地請客人落了座,立即有詩婢送來清茶果品,此時侯方域又被正面牆上掛著的一幅大型橫幅吸引住了,這是一幅“寒江曉泛圖”,寒雪瀰漫的清江之上,一葉孤舟蕩於江心,天蒼蒼,水茫茫,人寥寥,好一種悠遠淡泊的意境,畫上還題有一首詩:瑟瑟西風淨遠天,江山如畫鏡中懸;。
不知何處涸波叟,日出呼兒泛釣船。
畫上沒有落款,料非出自名家之手,侯方域問道:“此畫是何人大作?”李香君見他對畫如此關注,略帶羞澀地說:“是小女子塗鴉之作,不足為道。”“是你所作?”侯方域簡直不敢相信,這麼一個姣小稚嫩的青樓女子,竟然作出這般神韻的詩畫,真令人刮目相看。從這幅畫開始,兩人越談越投機,彼此直引以為知已。臨走前,侯方域索要了詩筆,作詩一首,送給李香君作為初次相見的禮物,詩云:綽約小天仙,生來十六年;
玉山半峰雪,瑤池一枝蓮。
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
臨行嬌無語,阿母在旁邊。
一種欣賞傾慕的情懷已在詩中表露出來,一個是風流倜儻的翩翩少年,一個是嬌柔多情、蕙質蘭心的青樓玉女,接連幾次交往之後,便雙雙墜入了愛河之中,纏綿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