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
能消費得起衛生巾的女性,也就不在乎這一毛錢、幾分錢的差距了。
每包衛生巾,王林只需要比別的產品多賺一毛錢,一年下來,這個金額就很可觀。
他把多賺出來的錢,再投放到廣告之中,繼續推高、推廣這個品牌,產生一個良性的迴圈。
而那些透過壓低售價來搶佔市場的衛生巾品牌,因為盈利低下,也就拿不出更多的錢來打廣告,久而久之,陷入了一個死迴圈,產品賣得再便宜,也沒有人知道這個小眾品牌,又擔心衛生滅菌不過關,買你產品的人自然越來越少了。
質優、價廉、推廣,這三者互為犄角,可以說是一款產品的核心鐵三角,要想把一個品牌做起來,這三者缺一不可。
對衛生巾生產廠家來說,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外匯!
每家企業的外匯配額是有限度的!
尤其是鄉鎮企業、集體企業、民營企業,這些企業的外匯配額,每年都有一定的數量,超出了這個額度,你就沒有外匯可以用了!
而衛生巾的原材料,大多數是要依賴進口的。
在國家總體外匯有限、管制嚴格的前提下,一家衛生巾生產企業,每年生產出來的產品數量是一定的。
你有產能,但你沒有外匯去進購原材料,那麼,就算你產能再高,你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生產不出來了!
這個困境,現階段來說,基本上無解的!
起碼還要等上好幾年,國家的外匯儲備漸漸增多,才會逐步放寬小企業的外匯配額。
像國內的這些衛生巾廠家,他們每年只能生產一定數量的衛生巾產品,還敢拿出來跟王林拼價格戰?
那他們不是自尋死路嗎?
他們也不想想,王林的愛晴柔衛生巾工廠,背後倚靠的是誰?
申紡集團!
一家擁有55萬人的特大型集團公司!
這是申城市的龍頭企業,納稅最大戶!
在九十年代申城的汽車工業崛起之前,申紡集團都是市裡的寶貝,是市裡領導的掌上明珠!
哪怕放到全國,也是屈指可數、名列前茅的特大企業!
王林背靠大樹好乘涼!
他的企業,外匯配額有限,但沒有關係,他可以從申紡廠拿到外匯配額!
整個申城市的外匯配額,都是先緊著申紡廠來用的!
有了這麼強有力的外匯支援,王林的愛晴柔產品,也就有了向全國擴張的底氣!
而且,王林自己的原材料生產基地,已經在籌建當中。
原材料的生產,一是需要技術,二是需要大量金錢的投入。
對其它小型的衛生巾工廠來說,他們沒有資金,也沒有能力投入自己的原材料工廠,他們只能依靠進口。
因為這個時期,國內的無紡布產能實在有限,除了進口,小企業們別無他法。
但王林就不同了。
他依靠國庫券生意,賺到了大量的金錢!
王林手裡有錢啊!
他想擴張工廠,馬上就能擴張!
他想開一家原材料工廠,投資幾百萬的大專案,他立馬就能實施!
創業前期,王林用國庫券賺取的第一桶金,哺育衛生巾廠和服裝廠的建立和成長。
等到這兩家工廠成了氣候以後,他又可以拿出這兩家工廠賺到的錢,用來反哺國庫券行業。
王林現在擁有多個賺錢的產業,東邊不亮西邊亮,總能賺到錢來維持企業的高速發展。
這個時代,是我國衛生巾事業的起步期,這是天時。
王林有申紡廠的外匯支撐,這是地利。
他在香江有唐華兄妹這樣的朋友,在國內有田曉青團隊幫他在國庫券市場撈金,又有周漢民、周伯強支援他,這是人和。
王林同志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又善於利用周邊的資源,只要他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的朝前邁進,企業的成長和進步,是可以預期的。
在小百靈三樓的辦公室裡,王林拿筆在日記本上寫寫畫畫。
這個本子上,記錄著他對衛生巾廠、原材料工廠、服裝廠、服裝賣場等名下企業的發展綱略!
當他在創業路上感到迷茫時,就會拿出這個本子來看一看。
一個下午的時間,悄悄的溜走。
張瀚等人過來和王林打招呼:“王總,下班了。”
王林笑著擺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