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周粥和李文秀吵架!(2 / 4)

小說:逆襲1988 作者:拾寒階

街巷劃入該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

王林和沈雪、林妹妹、田曉青四人來到亞運會參觀時,亞運村還真的只能算是郊區的農村。

一個房產經濟看到他們幾個人衣著鮮亮,氣質超群,便追著他們發宣傳單:“同志,亞運村的房子看一下不?還有別墅呢!”

田曉青笑道:“這麼偏的地方,誰會買這裡的房子住?”

王林接過宣傳單,看了一眼,問道:“你們在二環以內,有沒有房產賣的?四合院、別墅都可以。”

房產經紀說道:“現在北金城內,只有外銷房,外銷房有單元樓,也有別墅,你們有沒有興趣?”

北金的房型,和申城有些不一樣。

這邊以四合院、排子房、簡子樓居多。

不過,北金也是最早引進外資進行房地產開發的城市。

最早的外銷房,即由外商投資建設面向境內外出售的商品住宅,很多都由港資開發,所以早期專案案名的後面都會綴著“公寓”二字。

這時候北金二環的土地還有一定的開發空間,個別外銷公寓專案中,建有北金最早的別墅,雖然產品不能跟後世的別墅相提並論,但在當時也是最高階的物業型別。

國內一些城市出於涉外安全的需要開闢了外銷物業,外銷房被人們看作是高品質、高檔次的代名詞。

隨著國內經濟的穩步增長,境外投資企業的大舉進入,外銷房的投資回報率十分可觀,北金市最高可達20%到25%,外銷房曾經成為市場上的熱銷樓盤。

尤其是房地產開發的初期,北金二環以內還有少量土地開發。

而這個時期的商品房,大都是外銷房。

最開始,外銷房只對港澳臺僑胞、企業,以及他們在內地的家屬開放購買資格,但內地的有錢人,也可以買到。

王林問道:“你說的外銷房,在哪一塊?”

房產經紀說道:“龍潭湖公園附近。”

王林道:“能帶我們去看看嗎?”

房產經紀一聽有戲,便掏出自己的名片來,給王林他們每人遞上一張,當他看到林妹妹時,笑道:“你跟林黛玉好像!你是不是林黛玉?”

林妹妹抿嘴笑道:“只是長得像!我並不是她!你認錯人了。”

王林看了看他的名片,說道:“劉小山先生。”

劉小山笑道:“叫我小劉就行。”

從北向南行駛在東南二環,沿護城河拐彎處向西望去就能看到一個正在開發中的別墅群。

這個房產專案由多層、雙拼等組成,佔地2.1萬平米,容積率1.1。

外銷房就是貴的代名詞,售價相當高,物管費更高,是普通商品房的三倍左右!

因為這些原因,外銷房在後世並不吃香。

加上後來放開了外商購房的限制,二十年以後,外銷房漸漸成了房地產開發商的棄兒。

但在改革開放前期,外銷房是有錢人的不二選擇。

沈雪笑道:“我還以為有房子看呢!這裡還只是一片工地啊!”

劉小山道:“是,現在這裡是一片工地,但兩年以後,絕對就可以看到房子了。”

田曉青笑道:“那你們這是賣什麼?房子還沒有建好就開賣?”

劉小山道:“這叫預售。提前買有好處啊,你們可以盡情挑選自己最喜歡的房型和樓房。”

王林倒是覺得無所謂,問道:“這邊房價多少?”

劉小山道:“每平方一萬二千塊錢!”

“一萬二?”田曉青吃了一驚,“那一套別墅,要多少錢?”

劉小山道:“兩、三百萬吧!”

沈雪訝道:“北金的房價這麼高嗎?”

王林對此,倒是有一些瞭解。

即便是後世,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以為北金以前房子好便宜,什麼市中心三、四千一平米。

其實這些話,純屬道聽途說,是沒經過這段歷史的人以訛傳訛。

北金市中心從來很少8000元以下價格房子,90年代都是單位福利分房,90年召開亞運會後,北金的商品房才開始進入市場。

最早一批商品房,就是這些九十年代初建起來的外銷房。

93年,北金市中心房子價格就在15000元以上。

九十年代初期,北金市中心外銷房主流售價是1500到3500美金。

當時匯率是1:8,所以,市場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