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來時,看到徐英和李文秀都起來了,正在幫寶寶換紙尿褲。
“王林,這個怎麼換的?”李文秀還沒學會怎麼換紙尿褲呢,和徐英研究了半天,居然沒換好。
昨天晚上的紙尿褲,都是王林幫忙換的。
因為王林從香江帶回來的紙尿褲有限,所在只在晚上使用,白天用的仍然是尿布。
徐英笑道:“這東西做得太精緻,好先進!外國人真會想!”
王林道:“其實,這也是華人發明的。”
他拿過紙尿褲來,教她倆怎麼換到寶寶的小屁屁上。
紙尿褲的發展,在人類歷史上經歷過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原始社會,原始人使用苔蘚、野草、樹皮、獸皮,各種就地取材,拿來給人類的幼崽當尿布。
想象一下寶寶穿上後,那種又扎又黏又溼的感覺,原始社會的寶寶,屁屁痛,心裡苦啊!
在一些熱帶地區,媽媽們會預測寶寶何時拉粑粑,然後把寶寶抱出去,避免弄髒住處。
隨著人們步入了文明時代,掌握了紡織技術,大量價格便宜的棉紡布被製造出來,人們才開始用或長或方的布,來兜住寶寶的尿和屎。
後來有了安全別針,媽媽們開始用它來固定住尿布,防止排洩物洩露。
但是有時安全別針也會刺破嬰兒面板,排洩物也有時滲透進面板,寶寶時常會被感染細菌、病毒和真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棉花緊缺,德國人發明了一種利用木漿製作而成的纖維棉紙,質地柔軟,又有很強的吸水性。
後來,瑞典人鮑里斯在原有基礎上,把這種棉紙裁剪成特殊的形狀,一張張摺疊包裝在紗布或網狀針織物中,再放入寶寶的褲中使用。
這就是紙尿褲的雛形,缺點是成本過高,價格昂貴。
1946年,一位米國媽媽發現了尿液滲透的問題,於是改進了這個尿褲。
她的做法極其簡單,就是在最下面加上防水層!
她還申請了專利!
她還以100萬美元的價格,轉賣給了防水尿布製造商!
不得不說,這個媽媽真是個經商的天才!
但其實,她新增的防水層,就是自家的浴簾!
一個想法,賺了100萬美元,那可是1946年的100萬美元!
她和她的寶寶,從此就過上了百萬富翁的美好生活!
一年後,更機智的家庭主婦出現了——瓦萊麗·亨特戈登,她發明了兩段式尿布。
這種尿布,由一次性墊子和可調節的塑膠面料組成,每次更換隻需更換裡面的一次性墊子就可以了。
當然,她也申請了專利。
1956年,米國寶潔公司開發部經理米勒,為了更輕鬆地給孫女換紙尿褲,他發明了吸水效能良好,穿戴舒適的一次性紙尿褲。
這項發明在1961年被米國《時代》週刊雜誌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100項發明之一”,厲害!
果然懶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1980年,米國太空總署“太空服之父”華人唐鑫源先生,為解決航天員上廁所的難題,利用高分子吸收體,發明了一種能吸水1400毫升的紙尿片,完美解決了太空排尿難題,尿褲的形態結構發展才趨於初步成熟,這才有了我們熟知的“尿不溼”。
而在我國,長輩們一直在堅持用舊衣服做尿布。
傳統的尿布清洗晾曬不到位,極易引起寶寶健康問題。
方便又衛生的紙尿褲,直到九十年代才在我國開始普及。
這就是紙尿褲的前世今生!
越小的寶寶,睡眠越多,如果不停地換尿布,直接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好不容易把寶寶哄睡著了,這一動,又醒了。
尤其是月子裡的寶寶,就是靠睡覺來生長的。而且這樣的過程,不止是寶寶折騰,自己也折騰。
所以,紙尿褲在這一方面就更有優勢了。
王林教會了李文秀和徐英怎麼更換紙尿褲後,把寶寶放進搖籃裡。
寶寶醒了,一直盯著爸爸看。
徐英笑道:“這孩子,很喜歡爸爸呢!”
李文秀道:“我生產完出來,王林是第一個接手抱他的人,估計留下印象了。”
徐英打了個哈欠:“我出去睡了。”
谷</span>
王林關上房門,躺到床上。
“你和周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