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建廠(1 / 3)

小說:逆襲1988 作者:拾寒階

王林今天要談的事挺多的,上午簽了工廠租賃合同,中午回家吃過飯,下午和大華公司的許志文談機械購買事宜。

許志文受邀來到了紅光食品廠的老辦公樓。

現在這樓屬於王林經營,他把原來的招牌全拆了,新的大樓在裝修當中。

許志文今天看到的王林,和他之前見到的作坊主形象完全不一樣。

王林開著賓士,帶著年輕貌美的女秘書,有自己的辦公大樓,還有自己的廠房!

許志文看到了王林的實力,也看到了他的誠意。

王林開口便說要組建一個上規模的衛生巾生產廠,然後帶許志文看了廠房。

“這一片都是我的工廠,”王林大手一揮,“許先生,我是誠心想開這個工廠,請你一定給我最優惠的價格。”

“當然可以,王總,我們不僅售賣機械,我們還保證售後服務。我們負責生產線的全部安裝流程,以及員工的培訓,還有你們需要的一切原材料,我們都可以幫你從國外進貨。”

“國內沒有生產衛生巾的材料嗎?”

許志文道:“大陸暫時還沒有完整的供應鏈,有些材料,只能從國外進口。”

王林沉吟道:“這就麻煩了!”

許志問道:“怎麼了?有什麼問題嗎?”

王林道:“進口需要外匯啊,我們私人企業,哪裡來的外匯?就算向國家外匯局申請,只怕也有限得很。”

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嚴格外匯集中計劃管理,國家對外貿和外匯實行統一經營,外匯收支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所有外匯收入必須售給國家,用匯實行計劃分配;對外基本不舉借外債,不接受外國來華投資;人民幣匯率僅作為核算工具。

改革開放後,我國外匯管理體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要求,沿著逐步縮小指令性計劃、不斷培育和增強市場機制在配置外匯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的方向轉變。

1978年到1993年,我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起步。這一階段以增強企業外匯自主權、實行匯率雙軌制為特徵。

為調動出口企業創匯的積極性,確保有限的外匯資源集中用於國民經濟建設,從1979年開始實行外匯留成辦法,在外匯集中管理、統一平衡、保證重點的同時,適當留給創匯的地方和企業一定比例的外匯,並允許持有留成外匯的單位把多餘的外匯額度轉讓給缺匯的單位,官方匯率與調劑市場匯率雙重匯率制度並存。

重點是,企業只有一定比例的購匯額度!

外匯額度,限制了企業的擴張和發展。

特別是私營企業,想拿到更多的外匯使用額度,幾乎是很難的。

因此,在這一階段,我國的民營企業,做出口是競爭不過國營企業的。

國營企業有政府撐腰,一切資源都率先向國企傾斜。

私企連原材料都進口不了,拿什麼來競爭?

沒有外匯,工廠無法進口原材料,那工廠的脖子,就被掐得死死的!

這一重大轉變,起碼要等到九十年代初才能有所改觀,後世創匯的企業,不僅沒有額度限制,甚至還有可觀的高額退稅補貼!

在此之前,王林想要發展企業,只能依靠自己去想辦法。

他只是一個平民老百姓,依靠買賣國庫券的好政策,幸運的賺到了第一桶金而已,一無強大的背景,二無優勢的人脈,他找誰去要購匯額度?

王林想大展鴻圖的心思,瞬間冷了一半。

許志文道:“王總,其實你大可不必擔憂,以目前的外匯額度,足夠讓你經營起一家工廠。至於以後要擴張,那是以後的事了,是吧?”

王林知道,對方是急於賣生產線,當然只挑好話給你說。

“許先生,我想先投資一家80萬左右的工廠,現階段來說,這個規模是足夠用了。”

“可以,其實生產線的產能絕對是能滿足需求的,生意擴大之後,你可以隨時訂購新的生產線。”

“在正式合作之前,我要了解貴公司的相關資質,以及所代理生產線的品質、生產能力如何。”

“我們在大陸有一家合作的工廠,那是一家標準化的生產工廠,你可以前往考察,或者你有時間的話,我可以帶你到香江總部去實地考察。我們代理的生產線,是日本最有名的品牌,日本大多數衛生巾生產廠家,使用的也是這款生產線。”

王林意似不信:“據我所知,日本人做生意都很精明,他們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