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星期四,申城市西康路101號。
在1990年申城證券交易所成立前,有一段長達5年多的櫃檯交易歷史。
那時,位於西康路、南陽路路口的西康路101號,開辦了一家證券營業部,全稱是工商銀行申城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交易部。
這個新時期的第一家證券營業部,是利用靜安體育館看臺下方的空間改建的。
營業部不大,但在申城名震一時。
鼎盛時期的熱鬧場面,可以用“春晚”一句臺詞來形容,那就是:“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那場面是相當壯觀”。
王林一早趕到西康路101號。
只見現場擠滿了人,摩肩接踵,只看得到人頭!
王林先不著急買賣,而是四處打聽訊息。
其中有一個重大的利好訊息,是王林之前不曾聽說過的。
原來國家有了新政策!
為了配合國庫券開放交易,也為了更好的推進今後國庫券的發行工作,國家將85年、86年間發行的五年期國庫券,提前兩年進行兌付,而且利率按當時銀行的儲蓄利率高出兩個百分點進行兌付!
王林喜出望外!
以前的國庫券,發行之時,利率都比較低。
這也是國債發行困難的原因所在。
現在國家終於對這一塊進行了改革,改革的力度如此之大!
當天,年利率15%的三年期國庫券,開盤價高達104元!
也就是說,100塊國庫券,可以賣到104元!
王林料定這個價格還會漲!
只要買進,就是賺到!
可是,他手裡沒有資金!
而他手裡的國庫券,雖然可以套現,但現在賣出去的話,也不划算。
現場有很多股票販子、國庫券販子。
這年頭,股票是紙質的,想要買賣股票,還得帶好圖章,股票的背面有出讓方和受讓方一欄,買賣雙方蓋了章才算成交。
拿了股票的一方還有一個“息折卡”,上面記載每年領紅利的情況。
國債買賣場面更為熱鬧,都是實物交易,你拿多厚的錢去買,基本上能拿回來同樣厚度的國債實物券。
國庫券販子比股票販子更多。
二道販子們在人群中游走,逢人便問:“同志,有沒有國債?要不要國債?”
他們家裡沒有貨,手裡也不存多餘的貨,這邊收進來,那邊加價一兩塊錢,馬上就賣出去,賺的就是一箇中間差價。
國債買賣早就形成了黑市,由於當時國債買賣渠道不夠暢通,而市場又有非常強烈的流通慾望,私下交易形成了規模,就變成了黑市。
王林隨便混了混,時間就來到了中午。
他也懶得回家,在附近飯店裡,胡亂吃了個面。
下午,王林再次來到營業部,他打聽到,上午還是104元的國債,已經漲到了112元!
王林心下算了一筆賬,覺得這個價格可以出手了,便到櫃檯前排隊,將手裡的國庫券全部賣出。
這些債券,他是以六折收購的。
在王林眼裡,國庫券就是商品,每一百塊的國債,他花了六十塊錢的成本。
他總共投資了5000元,共計買進8333.3元的國債。
這5000塊錢,包括了他之前買賣雞蛋賺到的錢,也包括他賺到的獎金、領到的工資,以及李文秀還給他的“欠款”。
現在賣出去的價格是112元,每一百元國債,他可以淨賺54塊錢!
換算下來,王林賺到了4500塊錢!
他只用了5000塊錢的成本,賺到了4500塊錢的利潤!
王林手裡有9500塊錢!
妥妥的萬元戶了啊!
八十年代末,萬元戶已經不怎麼吃香了,除了在偏遠農村地區,還把萬元戶當神話來看,在申城這樣的大都市裡,區區萬元,實在算不上什麼炫耀的事。
雖然如此,但普通工人階級的家裡,能拿出萬元現金來的人,還是不多的!
王林珍重其事的數了兩遍錢,小心翼翼的揣進衣服內口袋,騎上自己的二八大槓就回家。
他不由自主的哼起了歌:“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蕩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花兒香、鳥兒鳴,春光惹人醉,歡歌笑語繞著彩雲飛!”
路過新華書店時,王林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