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都長安(2 / 5)

小說:化工大唐 作者:殷揚

長長的柳絲在微風中搖曳,宛如向遠行親人招手致意,因而唐人往往折柳送別,而灞橋是大唐帝國折柳相送最出名的地方。不僅僅在於長安是大唐帝國的都城,往來於長安的人多,還在於灞橋邊有很多柳樹,柳色青青,正抽出嫩芽。

往東的大道上停著不計其數的車輛,送別之人或飲酒,或煮茶,或亭中小酌,或賦詩,不管他們採取哪種方式,最後都會折下柳枝送別友人。離別之際,眼含熱淚,揮手相送,依依不捨之情斷人肝腸。

儘管陳晚榮沒有送別,但是傷別情懷撲面而來,讓人鼻子發酸。陳王氏的心腸最軟,首先禁受不住,眼中的淚水滾來滾去,催起來:“再榮,快,我們離開這裡。再呆下去,娘就忍不住了。”

陳老實也是鼻子發酸,使勁捏著:“再榮,趕快點。”

為這真摯的傷別情感所感染,陳再榮的神態已經黯淡了不少,也想早點離開,應一聲,趕著牛車上了灞橋。

陳晚榮回頭望著那些惜別之人,不由得感慨萬端,想起自己和另一個世界的親人身處兩個不同的世界,此生無法再相見,心情格外激動,不由得吟出了李白的名篇《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夕陽殘照,漢家陵闕。”

這篇《憶秦娥》本身就很傷感,讓人讀來哽咽,尤其是“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更是感人至深。

那些送別之人原本就很激動,再給這詩一激,情緒再也控制不住,不少人哽咽成聲,輕聲吟唱“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陳晚榮本是有感而發,吟誦李白的名篇,沒想到居然成了“情感催化劑”,泣聲一片。詩仙的詩感染力真是大呀,不愧詩仙的稱號!他們的離別雖然讓人傷感,但相見可期,自己和另一世界的親人絕無相見之可能,再也忍不住了,眼中熱淚湧了出來。

陳老實夫婦和陳再榮不知道陳晚榮心中所想,還以為他是為這傷別之情所動,本想來勸慰,可話還沒說出口,自己倒先忍不住了,眼淚嘩嘩下,哭成了淚人。

送別之人迴轉長安往往情緒激動,象陳晚榮他們這般哭泣難言者多不勝數,在這條通往長安的官道上很常見,人們也不以為怪,還以為他們是送別之人。

灞橋離長安二十餘里,對於小黑來說要不了多少時間就到了。奔行一陣,陳晚榮的情緒趨穩,擦乾眼淚打量起關中景象。

正看見,只聽陳再榮很是興奮的道:“爹,娘,哥,長安到了。前面就是延興門!”

陳晚榮朝前方一望,雄偉的長安城牆映入眼廉。長安這個久負盛名的古都終於就在眼前,陳晚榮不由得很是激動,恨不得湊近好好見識一番,催道:“快,趕快點。”

陳再榮應一聲,輕斥一聲,小黑髮聲吼,飛快的衝向長安城。到了近處,陳晚榮略一打量,這才感覺到自己在雄偉的古城面前渺小得就象一隻不為人注意的蚊子,感嘆起來:“好雄偉的城市!”

長安最早修建是在西漢建立之後,丞相蕭何奉旨築城,到了漢惠帝劉盈年間才成規模。從此以後,歷代都在增修擴建,到了唐朝長安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了,對於唐人來說長安也是古城古都了。

長安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曾歷經浩劫,西漢末年綠林赤眉起義曾經使長安遭到大損毀,是以漢光武帝劉秀不得不把都城設在洛陽。東漢末年,董卓入長安又是一場浩劫。隋朝建立之時,長安雖有復興,但遠不如漢朝鼎盛之時,隋文帝開始大建長安,當時叫大興城。

唐朝建立後改名長安,又在隋長安基礎上大規模擴建。到景雲年間,唐朝建立近百年了,經過貞觀之治唐朝的國力強盛,長安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比起隋初的長安規模大了許多。

長安的佈局整體上是一個長方形,最外城的城牆叫郭城,東西寬接近十公里,南北長接近九公里。郭城是夯築而成,厚約十二米,郭城外面又有深約四米寬約十米的城濠。郭城上建有箭垛這些防禦性設施。

長安經過精心規劃而建,東西南北均開有三門,這是指民用的城門。北方有玄武門,當然不會用來給老百姓使用,因為玄武門進去就是皇城,供皇帝和朝臣使用的。

每門有三到五個門道,正南的明德門是五門道,其餘都是三個門道。

東面三門從北到南依次是通化門,建春門,延興門。延興門在最南面,陳再榮之所以選擇從延興門進城是因為他們的目的地曲江在城的東南隅,從延興門進去最是近便。

城門處的城牆加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