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八章 第一次上朝(2 / 3)

小說:化工大唐 作者:殷揚

地基上,更形雄偉,威嚴壯觀,視野開闊,在含元殿可以俯瞰整個長安。“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正是其巍峨氣勢的寫照。

含元殿殿基東西長近七十六米,南北寬接近四十二米,四周有寬五米的副階。主殿前是一條寬七十八米,階梯和斜坡相間的龍尾道,鋪以花磚,中間為御道,兩側為邊道。

含元殿主要舉行重大慶典,稱外朝。王維有詩云“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很好的說明其用途。

現在唐朝地主要朝會場所是在宣政殿,稱為中朝。宣政殿在含元殿正北三百米處,殿基東西長七十米,東西寬四十米。殿前設有中央官署中書省、門下省、弘文館、史館、御史臺。

宣政殿以前近百米處是紫宸殿,稱為內朝。重臣在這裡朝見皇帝。稱為“入閣”。

大明宮以含元、宣政、紫宸的外朝、中朝、內朝佈局,影響深遠,為後世仿效,紫禁城地太和、中和、保和便是依據這一佈局而來。

雜役奔走來去,忙著牽馬趕車,卻沒有人說話,鴉雀無聲,秩序井然。陳晚榮下馬,把韁繩交給一個雜役。學朝臣們一樣,整理一下衣衫。跟著李隆基去了。陳再榮他們給雜役領到一邊去了。這裡是皇宮,太子的身份雖然特殊。也不需要護衛了。

朝臣們三五成群,快步向宣政殿行去。現在天色微明,不過六點左右,這麼早上班,要是在現代社會。肯定會給人罵為盤剝了。宮裡已經一片忙碌景象,陳晚榮不得不感嘆古人勤於政事了,要是在現代社會,這時還在矇頭睡大覺,最多也就是起床。為上班做準備。

唐朝進士施肩吾感慨上朝之早,寫下了《冬日觀早朝》詩句,詩人在詩中寫道“紫煙捧日香爐動,萬馬千車踏新凍。衣年少朝欲歸,美人猶在青樓夢。”當朝臣上完朝快回來時,美人還在睡大覺,由此可見其早了。

古代皇帝追求的就是一個早字,往往以是不是按時上朝作為衡量皇帝是否勤政地標準。若是有皇帝沒有正當理由而一日不早朝,言官們就會進諫。懇請皇帝按時視朝。

陳晚榮第一次上朝。既有幾分驚喜,更有幾分新鮮。四處打量,只見大明宮裡還有許多建築,卻是叫不上名稱。

大明宮北部是園林,佈局疏朗,形式多樣。紫宸殿以前兩百米就是龍首塬的北沿,其下是著名的太液池。麟德殿在大明宮的西北部,是皇帝舉行宴會、看樂舞、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是大明宮一重要去處。

唐朝皇帝姓李,自認是老子的後人,特別推崇道教,是以在大明宮建有三清殿、大角觀、玄元皇帝廟這些道教建築。另外還有數十座別殿、亭、觀,其建築數目極是眾多,陳晚榮哪裡知道這些,所見者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縱是如此,陳晚榮也是暗暗咂舌,為大明宮精美、宏大地氣勢所折服。

大明宮本是唐高祖李淵的避暑夏宮,初名永安宮,之所以叫做大明宮還有一個帶有三分神話色彩地典故。

玄武門事變之後,李淵被迫退位,做起了太上皇。都知道李淵這人喜好享樂,愛酒色,一旦沒有了政事,享樂之心更勝,很是後悔在做皇帝時沒修建享樂去處。當時唐朝只有一個宮殿,就是太極宮,太極宮位於城西,低矮潮溼,李淵很不滿意。

太極宮之所以潮溼,是因為長安地地勢東高西低,城西多受水災,而城東干燥潔淨,是以高官重臣地府邸往往在城東。

李淵無處享樂,心中愀然不樂,唐太宗朝覲時就問他為何不樂,李淵在這個一心圖治的兒子跟前不好意思說。一連數次,他都沒有說,唐太宗就去問竇太后,竇太后這才言明李淵地心病。

瞧著悶悶不樂的李淵,唐太宗心裡不好受,決定給他造一座避暑宮殿,取名永安宮。唐太宗並沒有增加賦稅,更沒有動用國庫的錢,而是把自己私用地錢財捐出來。哪裡知道,動工沒多久,李淵就病逝了,唐太宗心想父親死了,還有母親,造好給竇太后住便是。

工匠們在挖地基時,地下突然發出耀眼的金光,工匠們不敢再挖,便稟報了唐太宗。唐太宗也覺得不可思議,帶著魏徵和房玄齡親臨工地,命令繼續挖。挖了一陣,出現一物光芒四射,耀人眼睛,原來是一面古銅鏡。

這面寶鏡高五尺九寸,寬四尺,面若太陽,金光閃閃,背若月亮,清輝可鑑,四周花紋古樸,塵埃不沾。唐太宗不識得,就問房玄齡。房玄齡和魏徵推脫一陣,還是魏徵開講,這是一面秦鏡,一直珍藏在秦始皇的咸陽宮裡。

秦鏡特異徵在於,若從正面來照,則出現人的倒影。若以手撫胸,則可見人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