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發家之路 第三十六章 國子監(上)(3 / 4)

小說:化工大唐 作者:殷揚

肩搭背,整理一下衣襯,來到老夫子像前,老老實實行大禮。鄭晴雖是女流,讀書也不少。步了二人後塵。獨有陳晚榮不理不睬,徑直從老無子像前走過。^^君子堂^^

“哥,不得對聖人行禮。”陳再榮提醒。在這裡對老夫子無禮,會給口水淹死。

陳晚榮的理由充分得緊:“我又不是讀書人,怎麼能給聖人行禮?我要行禮的話,也該是神農才對。我雖是泥腿子,可我也知道一條,不能拜錯了聖人,這道理你們懂地吧?”

那麼多人都對孔老夫子恭恭敬敬。獨陳晚榮例外,不少讀書人已經很憤怒了,正準備著來教訓一番陳晚榮,沒想到陳晚榮先一步把話說出來。讀書人拜孔子,莊稼人拜神農,商人祭陶朱公,這是正理,讀書人一下子給噎住了。

這話誰也無法反駁,讀書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陳晚榮從孔子像前大搖大擺的走過,徒嘆奈何。

對孔子陳晚榮並不是完全排斥。是他開啟了民智,正是他開了中國教育地先河,陳晚榮對他很有敬意。只是要陳晚榮象那些讀書人一樣,對著一尊雕像磕頭,陳晚榮無論如何做不到,找個籍口搪塞過去了事。

搖搖頭,陳再榮他們跟上去。鄭宛如對陳晚榮的做法不能認可,至少也沒有理由反駁,只得把這事放下了,當起了義務導遊:“這是集賢門。^^君子堂^^意即廣集天下賢士。由太宗皇上御筆親題。”

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泥金匾額,上寫“集賢門”三字。這三字氣勢不凡,金鉤銀劃,如欲騰躍蒼穹,唐太宗的飛草真是名不虛傳。

對唐太宗這位明君,陳晚榮有著十二分的敬意。雖是見到他的手跡。心裡油然而生敬意,整整衣衫,衝匾額鞠個躬。

見了皇帝的字,就如見了皇帝本人,行禮是必然之事,這舉動合符這裡地規定,那些因適才之事對陳晚榮不爽地讀書人鬱悶之情稍解。

“站住,你們做什麼?這是國子監。朝廷重地。等閒人不得入內!”從國子監裡出來五個身材異常高大的兵士,攔住去路。喝問起來。

唐朝的國子監佔一坊之地,有一千多間學舍,規模太大,皇城內放不下,是以建在皇城外面,是唐朝唯一不在皇城內的“中央機構”,守衛自然森嚴,在這裡見到兵士,實屬正常。

鄭宛如笑道:“索大哥……”帶隊的軍官臉一板,斥道:“鄭宛如,少嬉皮笑臉的,我在辦正事。”

“索大哥,我也在說正事。”鄭宛如臉上的笑容消失,介紹道:“索大哥,這位陳再榮陳先生奉國子監之命應試,特來報備。你知道的,這次應試可是太子主持哦。”

後面一句話是在提醒這位姓索地軍官不要太無禮,陳再榮是能見到太子地人,後面的話大家都明白。索姓軍官冷笑一下道:“就是見皇上,也得這麼辦,驗文書!”

對他這種不畏權貴地品德陳晚榮很是讚賞。陳再榮取出文書遞上,索姓軍官驗過道:“原來是陳先生,請恕無禮。您請進,這兩位得做什麼的?”

鄭宛如介紹道:“這位是陳再榮的兄長,特的送陳再榮報備。這是我姐。”

索姓軍官沒有說話,看著陳再榮,陳再榮明白他的意思:“索大人,鄭年兄說的是實話,這是我哥。”

“那你們進去吧。記住,得守規矩。”索姓軍官手一揮,帶人退下。來得快,去得也快。

鄭宛如解釋道:“國子監雖是朝廷重地,比起皇城裡寬鬆多了。家人、朋友來訪,都可以見。”

國子監雖是為朝廷培養人才,是官學,畢竟是學術機構。學者之間走訪、交流學術是必然之事,要是規定太嚴苛,不準見面,反倒抑制了學術的發展,對這點陳晚榮很是讚賞。

“這是井亭,東面這門叫敬持門,通孔廟。每當祭祀之時,這裡的博士、生員進進出出,人來人往。”鄭宛如真是個好導遊,逐一介紹。

從中間大門進入,陳晚榮一下子驚呆了,學舍一幢接一幢,寬大明亮,一眼望不到頭,就是現代高等學府也沒有這等規模。陳晚榮是高等學府地高材生,萬未想到國子監竟然如此宏大,不驚訝都不行。

鄭晴和陳再榮也是訝異。鄭宛如笑著介紹:“武德元年,高祖下旨辦學,修建國子監。那時的國子監不大,只有四百來人,都是朝廷官員子弟,沒有四門俊生。到了武德七年,戰事平息,天下一統,高祖擴建了國子監,設立子四門學,百姓庶民可以憑才藝進國子監求學。

“貞觀年間,太宗皇帝下旨大徵天下儒士,充實國子監。太宗皇上數度臨幸國子監,國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