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水路,基本斷絕了。
所以,想要打通水路,為將來能在長江航行,必須加強軍艦。
056型軍艦二三十毫米的裝甲厚度,再怎麼改裝,也無法應對魚群的攻擊。
只能提供火力支援,承擔打擊任務,不能直面魚群。
為此,軍部特意調取了上世紀的資料,重啟了戰列艦和巡洋艦的仿製工作。
巡洋艦就別想了,噸位太大江城附近可能跑不起來!
長江,以江城和南京為分割線。
上游沒什麼可說的,一千噸都很難。
江城往下很長一段,只能能跑三千噸左右的船,056剛剛好。
南京往下,跑幾萬噸,甚至十萬噸都行,航母也可以!
軍部沒那個能力造航母,更加沒能力搞大型軍艦,也不適用。
所以,噸位小一些的,裝甲厚一些的巡洋艦,就成為首選。
早期的巡洋艦,比如北洋水師的幾艘,裝甲厚度普遍在二百毫米以上,兩千多噸的排水量,要裝甲有裝甲,要噸位有噸位,還能怕被一群魚給撞沉!
再搞個撞角,相信魚群只要沒有進化到,幾百上千噸級別的,大型巡洋艦,甚至是戰列艦的地步,就不可能撞得動!
如果有,那一定是藍鯨!
如果還有,那就繼續加鋼板厚度,繼續增加噸位!
至於進一步的老式巡洋艦與護衛艦的整合計劃,已經被軍事基地的專業人士,在進行理論推理和設計。
比如,如何將護衛艦的武器,雷達,火控系統,動力系統應用到老式巡洋艦上面;
再比如,巡洋艦的裝甲厚度,要達到哪個級別,才能扛住相應等級的魚群撞擊;
又或者,裝甲加厚了,吃水深了,動力系統是否能保持一定的航速……
這個課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不僅是理論設計,還需要大量的試驗資料。
眼下被魚群威脅,長江不能跑船才是最迫切需求。
眼下的當務之急,是以老式的北洋水師為模板,組建一支由裝甲巡洋艦為防禦,現代護衛艦為火力輸出的一支長江艦隊。
至少,要確保能在這支艦隊的護衛下,客船和貨船能沿著長江航行!
要想組建這樣的船隊,就要有能製造軍艦的大型造船廠。
於是,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就落到了特種兵身上。
反正,羅家祥等人,一批造船的專業人士,以及近千名熟練的船舶製造工人,在廢棄船廠呆了半年,已經輕車熟路了。
只不過這次他們去的地方,稍微有那麼一點危險……
也就是去幾百上千萬喪屍包圍的市區,去喪屍海里面,偷偷摸摸的搞點製造業,造個船而已。
羅家祥二話沒說,點齊人馬。
“敬禮!”
葉軍長親自來牌鎮的機場送行,為第一批准備空投到市區造船廠的特種兵敬禮。
他們此行的成敗,關係到了接下來很長時間,長江水道的控制權,能不能從變異魚群手裡奪回來!
也許,他們再也回不來了!
……
事情進展得如何,並不清楚,張戈自從那次送行之後,再也沒在牌鎮見過羅家祥了,也沒見到碼頭上忙著焊接的工人了。
也許,他們成功了,已經開始打造長江艦隊了。
也許,他們失敗了,早已被無數喪屍,包了餃子。
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是,軍部自此所有的船隻,基本沒有再使用過。
因為,出去了,就意味有極大的風險,是回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