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半步神遊的巴掌(1 / 2)

天啟城在柴桑城東北方向,遙遙一千五百餘里。

縱然溫彥釗是半步神遊的修為,他也只能日行八百。

俗話講,生產隊的驢都不敢這麼跑……

當日酉時,日暮西垂,溫彥釗停下腳步,翻身落在地上。

他伸手搭起個涼棚,迎著還有些刺眼的夕陽遙望而去……

此處正是天啟城西南八百里外的稷州地界,眼前三里開外的這座城池正是梓州第二大重鎮——巠(xg)陽城。

‘看來今天得在此留宿了,若是照這個速度明天天黑前,怎麼著也能到西南道!’

放下手,溫彥釗心中暗忖道。

巠陽本是北離中原腹地的古城,兩百年來都以田產豐沛、麥稷富足聞名天下。

故此當地也有句古諺——巠陽熟,梓州足。

一城之錢糧居然能供養一州之地,足以見得巠陽城的地位!

只是溫彥釗這次的目的地,並非巠陽城。

梓州的首府乃是大梁城,從姬若風給出的訊息來看,梓州向皇城天啟運送稅銀定然是從大梁城出發。

不過這次溫彥釗首先要去的,是西南道柴桑城。

三里的路,對於現在的溫彥釗來說,不過是灑灑水的事。

縱身飛掠到巠陽城下,城關大門上高高懸著塊大匾,上書“巠陽”兩個豪放灑脫的大字。

據說,這兩個字還是天武帝蕭毅請好友李玄題寫的,此去百來年歲月,大匾雖說每隔些年都會粉刷修葺。

但畢竟不是金鐵打造,依舊能看出歲月流轉留下的痕跡。

溫彥釗今天特意穿了身墨綠短打,身後依舊是那道招搖的披風。

上面毒霧如墨,在披風上凝結出三個大字“毒劍仙”,生怕別人認不出來!

入了巠陽城,撲面而來的便是中原腹地冬季特有的一股木炭燃燒的味道。

溫彥釗繞過往來人群,沿途四下張望,找了家看起來還算順眼的客棧走了進去。

預付了一天房費,又叫小二送了些餐食,溫彥釗關上房門。

邊吃邊將儲物空間裡那張萬兩黃金換來的(現在還沒兌付)白娟展開,鋪在桌面上。

梓州是南方四州中繳納賦稅最少的一州,縱然有麥稷產量冠絕天下的巠陽,也敵不過其他以商業、礦業為主產的三州。

‘若是按照這白娟上所載,梓州大梁城今年最多也不過兩百三十萬兩銀子……’

‘小時候聽爺爺說,稷州最肥沃的一畝地,最多也就產兩石(240斤)麥子,依照市價,能換一錢六兩銀子。’

‘小家小戶四五口人,最多有薄田畝,若是做了佃戶賣給當地的大戶,便一畝地也沒有了。’

‘縱然豐年一畝能得兩石,可是稷州的丁稅田賦加在一起,一口人便要交稅二兩多銀子!’

‘中原腹地的百姓著實可憐,一年到頭就算累死在麥田裡,怕也不夠餬口吧。’

溫彥釗吃著小二端來的巠陽湯餅,心中一邊計算,一邊感慨道。

天武帝蕭毅初建北離之時,中原腹地的田賦丁稅一口人才折算四錢銀子。

縱使遇到荒年,百姓也足以靠著往年餘糧維持生活。

傳到太安帝上一代時,各地賦稅便已經加到了一兩八錢以上!

再加上兩代帝王,征伐北闕和西楚,所需軍餉與錢糧自然都加在了小民百姓頭上。

到現在,丁稅田賦每口人睜開眼睛就欠了皇家二兩半的銀子!

吃完了加了剎那芳華的湯餅,溫彥釗打了個嗝,滿腦子都是梓州的稅賦錢糧。

他伸了個懶腰,收起思緒,默默記下巠陽到柴桑城的路,簡單洗漱完後,便沉沉睡去……

……

南訣,追雲峰下。

聽到送信的人說自己是自小看著易文君長大的易家家丁,葉鼎之並未為難他。

這人根本不是什麼看著易文君長大的家丁,他是易卜座下三弟子,易家旁支的晚輩。

此人名喚易柏,是易卜的子侄輩,年長易文君十來歲而已。

他一身功夫皆傳自易卜,現在不過是金剛凡境的修為。

因為長相老實誠懇,行事嚴謹細緻,才被易卜派做送信之人。

影宗勢力雖便遍佈天下,但依舊沒能找到雨生魔隱居之地的準確地點。

況且,更不用說墜雲峰下的巉巖峭壁,幽徑曲折難行。

即便常人知道這地方的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