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原悲催了,他記得上一次被罰抄書的時候,還是在初中。好像是自己早戀,被罰抄了一整本校規。
自己現在都大學畢業多少年了,還被罰抄書。悲催啊!
張可在一旁幸災樂禍道:“趕緊去抄吧,記得交作業啊。抄完之後,交給我檢查,我看看有沒有錯別字,有錯字再抄一遍。”
“我……”徐原顫抖著嘴,他都委屈了。
許陽也笑著搖了搖頭,他道:“可可,把你爸爸送回臥室吧,每一劑方子,只煮一次,以保證藥效不變。然後按照日三夜一服藥,保證血藥濃度,一鼓作氣,鼓邪外出。”
“還得我說的吧,先用厚被子把你爸蓋好,第一次服藥之後,出汗了就把厚被子換成薄的,不需要有大汗,粥煮了嗎?”
張可道:“電飯鍋裡煮著呢,然後也清燉著一塊羊肉。”
許陽點了點頭道:“服藥的中間,也是需要吃些東西的,不可令人無力,更益虛贏。孫思邈強調服湯之時,湯消即食粥,粥消即食湯,亦少與羊肉將補。”
張可認真地點了點頭。
徐原也老老實實地把這個服藥要點記錄了下來。
張三千抬眼再度看了看許陽。
許陽問徐原:“為什麼要喝粥?”
徐原一愣,又考試了,他想了一想道:“自然是粥能溫中散寒,有補中之效。現在正需要一鼓作氣,鼓邪外出,可不能使人因餓因汗而虛弱了。”
許陽點了點頭:“道理沒什麼錯,那為什麼汗出後服粥呢?”
徐原道:“也是要及時補益啊。”
許陽又問:“補益之品有很多,溫熱之物也有很多,為何獨獨要服粥?”
“額……”徐原一時不知道要怎麼答。
許陽則道:“《素問·玉機真藏論》中曰:‘漿粥入胃,洩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
“漿是谷液,為粥則利。這都是為了護衛胃氣啊,無論洩瀉後的虛。還是表實之後的汗解,都需要補中益氣,護衛胃氣。胃氣一虛,百病叢生啊。”
許陽搖了搖頭:“你們這些年輕中醫啊,對經典的拜讀實在是極其不到位。”
徐原頓時一怔,我們這些年輕中醫?許醫生不是跟自己差不多年紀嗎?
許陽道:“須知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皆是因為其微言大義,字字珠璣。它沒有一句話是廢話,一個字是多餘的廢字。”
“尤其是四大經典,更是應該時時拜讀,讀上萬遍都絲毫不為過,因為你每看一遍,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治病的道理,都藏在這裡面啊。”
徐原認真地點了點頭。
而張三千和張可則同時一愣,他們想到了當年她媽媽還活著的時候,也常常這樣說。
許陽又道:“就像續命湯的服用方法,孫思邈已經明確說過了要在密室中服用。‘其人無密室者,不得療與風。強人居室不密尚中風,況服藥人?’”
“可偏偏這密室服藥法,這麼多年來卻沒幾個人用,所以有些時候用小續命湯效果不佳,也跟此有關。前人的內風說非風說本就影響很深,再加上西醫的影響。”
“你們這代人的路子都走偏了,都認為中風是心腦血管疾病,更是全重內因,治後遺症也是以氣虛血瘀論治。你是不是現在也覺得中風跟風邪沒有多少關係了?”
“額……”徐原有些尷尬,現在真的沒幾個中醫認為中風是由外風導致的,都覺得是前人臆想的。至於還緊閉門窗,密室服藥,就更不可理解了嘛。
許陽微微嘆了一聲:“中醫所說是風邪,不完全是吹來的大風,而是治病因素的一種。六淫外邪,排在首位的就是風邪啊。”
“《金匱要略》也說‘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也曰‘經說地水火風,和合成人。凡人風氣不調,全身強直,諸毛孔閉塞。’”
“古之聖賢經典,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你不讀經典之微言大義,豈能明白治病之道理?迴歸經典,迴歸中醫本身,才是正途。”
“我不是說西醫不好,但是中西醫理論是截然不同的。你被他們影響的越深,你就越是無法通達病機。前醫之所以不能治癒,也是因為這個。”
“因為中西醫理論不同,所以有些病,咱們治不好的,西醫可以治好。有些病,西醫治不好的,咱們中醫可以,這是互補的優勢。當然還有很多病,誰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