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不知為何卻是被村人們叫成了大年,至於小年則是除夕那一天。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除夕這天是屬於自家人的,而元宵節則是屬於四代以內的親人聚會。
所以年夜飯是不會有人叫去過年的,都是一家子最親的人圍坐在一張桌子前,暢談著瑣事。
不過,由於老爺子身份特殊,所以年夜飯幾家人是岔開過的,這樣老爺子一年能吃好幾次年夜飯。
而到元宵節,這又是一個熱鬧的節日,往年大家都是自發的往老屋跑。
然而今年不一樣,因為姜來奶奶去了,老爺子也搬下來住了,所以就選擇在姜來家過元宵節。
姜來爺爺還活著,其他親戚,像他大伯,二姨等都會來的,因為這是他們的根,就如同一座燈塔一般,燈光會吸引大家到來。
這麼多人要來,那麼一頓豐盛的晚餐是難免的,不過由於元宵節那天要去城裡,所以提前一天過元宵節。
然後,姜來家的親戚們自發的來了他家,大人小孩加起來得有近四十人,一大家子坐於一屋子裡,從中午一直襬龍門陣擺到了下午。
然後,姜來大伯孃,二伯孃,三伯孃,他媽,還有他大嫂以及幾個姑姑,大家一起開始燒飯做菜。由於人很多,飯是不可能用電飯鍋煮的,好在,儘管他家搬到街上了,但灶頭這東西還沒有淘汰,而且還有非常大甑子,這應該算是西南地區的蒸飯利器了,其直徑得有半米,所以根本就不缺工具。
至於炒菜,公認炒的最好的是姜來他大伯,可是這是家宴,所以他不能去炒菜,所以改為他大嫂,也就是他大伯兒子的老婆,他大嫂做菜也很好吃。
所以,只需把材料準備好,順便一個人去掌握柴火大小,剩下的全交給她就行了。
說起姜來大嫂這個人,說實話,他看不懂她。
她對村子裡的其他人都非常大氣,但唯獨對姜來大伯孃非常不好,也就是小氣,甚至明目張膽的用略帶恨意的眼神看著姜來大伯孃,這事情已屢見不鮮了。大氣與小氣以這種方式出現在她身上,姜來是真心看不懂。
要說她這個人好不好,姜來毫不猶豫的就會說好,前世這位大嫂對他們家可是非常照顧的,所以對她恨他大伯孃這事兒,他也無可奈何。
畢竟兩人是婆媳關係,而他姜來在親戚關係上,比之要遠一些,按照風俗來說,他大伯孃百年之後,負責準備後事的是她,而不是他。
按理說一個大氣之人,既然能對外人那麼好,為啥就不能對自家婆婆好一點兒呢?
他大嫂的小氣還體現在別的地方:聽不得別人說她壞話,不管說得對與否,都是這樣。
個把小時後,飯菜都做好了,然後去左右鄰居家借來三張桌子,擺了五桌,一時間筷子與碗、盤子的碰撞聲不絕於耳,當然期間還夾雜著說話聲。
姜來大哥僅僅比他父親小了四五歲,算是一起長大的。
不過怎麼說呢,姜來這位大哥的性格有些外向,認真來說的話就是愛裝比。
裝比到了什麼境界了呢,這麼說吧,前世他包了一個工程,一年下來淨賺一百萬,然後錢一到帳,他立馬就發了朋友圈,但農村人,特別是自家村子裡的人,很多根本就不會用微信,然後他和村裡的人聊著聊著,就把手機遞給人家,而手機也正好是開啟到100萬已到賬的資訊欄的,然後自然引起了村人的羨慕,他的虛榮心也得到了滿足。
他抽菸從來不抽低於五十的,但他從來沒有想過,十年之前他抽的還是一塊二毛錢的小康煙。
他沒有想過他的父母,也就是姜來的大伯大伯孃,依舊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趕集天要在街上買一整天的豆腐。
呃,有些跑偏了,言歸正傳,繼續說姜來他大嫂。
前幾年還好,那時她不沾賭,所以空閒時總在村子裡走動,誰家有點困難她也會幫助。然而,由於姜來他大哥開始在外包工程,家裡完全交給她了,此時她是怎麼做的?
每天牌桌上坐著,炸金花十元起,有時候輸的臉都青了。
輸了錢,她就有脾氣了,飯也不煮了,家裡兩個孩子只得去粉館賣一碗粉吃。
不過有一點她做的很好,輸了再多錢,只要村子裡有人有事相求,她絕對義不容辭,立馬趕去。
當然,這個村子裡的人不包括姜來的大伯孃哈。
姜來大伯孃和他大嫂兩人,就好像天生的仇人一樣,誰也看誰不順眼。
甚至有時候姜來大嫂會打罵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