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工業園區,規劃圖肯定是已被一些專業的土木團隊畫好了的,而且有關人員也已經看過了。
怎麼說呢,姜來還是很舒服的,園區專案拿到手了,一些工廠老闆,自然要來找他,在不違背原則和合同的情況下,一些變通還是可以的。
工業園區的建設絕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
因為這裡生產產生的汙水,是集中處理的。
而汙水處理廠的老闆就找到姜來了,因為他需要在地上鋪上管道,這管道在工業園區建房以前安裝是最節約成本的。
如今很多公司不敢建廠了,因為負擔不起汙水處理的費用。
這麼說吧,一家公司若是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算出得投資1萬來單獨建廠,如果其工廠四周沒有其他廠,那麼他就得自行處理汙水,而想要處理好汙水,國家檢查達標,那麼他還得另行投入一千萬才行!
這就是如今建廠的普遍難題,因為汙水處理裝置是真的昂貴。
而工業園區可以有效的處理這個問題。
因其有專門的汙水處理廠,負責給園區內其他廠家處理汙水。
現在不比以前了,現在提倡對環境保護,對工廠之類的企業的汙水處理要求特別嚴格,所以很多工廠都被迫停工,這事情已不是個別按例了。
以前那些商人隨便找塊地方建廠,佔地面積又大,但所交的稅卻很低,甚至出現汙水亂排放,對環境造成了,短時間內不可恢復的破壞。
生意人嘛,可以無節操,但怎麼也得有最底底線才行。
好在張飛目光夠長遠,他先找招的就是汙水處理公司,以此來吸引那些,迫於單獨無法承擔汙水處理費用的商人。
這是他獨到之處,為官之人沒有一個是簡單的。
不過這到是給姜來帶來了便利,汙水處理廠的管道要如何鋪設,就得經他同意,他若不同意先把建築修建起來,那別人也找不到他。
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他從汙水處理公司的人,打電話來的短短几十秒,就已想到了這些。
古人說:無利不起早。
又語: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古人都已經說了,只要不違背原則,姜來自然心安理得的逐利。
最終談攏了,姜來獲利,那人省錢,雙贏。
商人合作時最重要的基礎“雙贏”,在這場談判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姜來付出的不過是讓你工人們多幹幾天,讓汙水處理公司的人員把管道鋪設下去就行。工人因多做了幾天,工資自然也多了幾天的。
很快,地基已弄好,只需等幾天讓水泥和石沙凝固,就可以開始動工。
而姜來又火急火燎的跑去縣道那裡,那裡還沒有完工,他好幾天沒有去看了,始終有些不放心。
這只是修補路,所需材料不多,人工也不多,但同樣,賺的錢也不多,但這條路關乎他的賺錢大業,他不得不慎重。
試想,路不好,很多人都不願意來投資,而路好了,投資者就有了,姜來在修煉工業園區,而且以後修補工業園區也是他,這是寫在合同書上了的,他自然想進駐工業園區的商人多一些了。
不過他只能保證把路修補好,若是想提高一個檔次,完全鋪上瀝青,他是無能為力的。
在公路上連續跑了幾天,把一些瑕疵重新修了一遍,工業園區終於開始砌磚了。那裡才是重點,他必須到位,畢竟墊資的錢,才開始就已經有六七百萬了。
這工業園區,張飛原本準備以出租的方式,租給那些公司,可惜縣裡沒錢,便宜了姜來。
姜來也是打的那個主意,不過若是有人想一次性買斷,那價格也不是不可以商量,只是想買斷的人,怕是要大出血了。
不過總的來說,姜來還是留有餘地的,想買斷可以,錢肯定要多出不少,若是想長久待在工資園區的商人,自然是願意買斷的。畢竟眼光只要放長遠些,那自然就能看出買比租划算。
如今才開始動工,姜來心裡就已經開始激動了。
隨後幾天,相繼有商人來找他,這些都是張飛招商引資來的商人。
於姜來來說,只要有錢,那就什麼都好說,錢才是聊天的基礎。
後續又有幾人找他,都是對修建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修改,於姜來來說,這樣的人,真的是多多益善。
因為七八個人中已有兩人想要購買了,而且已經付了定金,每人一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