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是自己在世的唯一的長輩,雖然羅藝造反有取死之道,可自己又怎麼看著他們一家去死呢,知道就救下羅藝父子,可救下一家婦孺還是要試試的。
秦瓊給李世民上過密摺,求李世民看在自己效力多年,頗有戰功的份上給個恩典,自己願用爵位和官職去換羅家婦孺活下來。可皇帝就是留中不發,弄的秦瓊每日都坐臥不安。
自從接到皇帝加封自己為太子少傅和釋放羅藝的聖旨後,秦瓊提著的心總算落下了,連忙去接羅家婦孺安頓下來。
同時叮嚀他們父子忠心衛國,不要再犯一次糊塗,這次是陛下看在太子的面上饒了你們,太子年紀雖小但不念舊惡,要把這份恩情記在心裡。
老實說羅藝也是被人鼓動的,那就巫女李氏,起事後,那賤人就跑了,他也只能硬著頭皮幹下去了。
長安,崇德坊,翼國公府,
李承乾站在秦府門外,功封上柱國,勳門十二戟,貞觀元年,秦瓊拜左武衛大將軍,封翼國公,食邑七百戶。
後來秦瓊經常生病,每逢病時就對人說:“吾戎馬一生,歷經大小戰鬥二百餘陣,屢受重傷,前前後後流的血能都有幾斛多,怎麼會不生病呢!”
貞觀十二年秦瓊病死,被追贈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李世民特意下令在秦瓊墓前造石人馬,用以彰顯秦瓊的戰功。
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命閻立本畫二十四名功臣的畫像掛入凌煙閣,秦瓊也位列其中。
可以說在貞觀初秦瓊就已經退出了朝堂,而原因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玄武門之變秦瓊出工不出力,所以從食邑就能看出來,李世民對他的不滿。
也有人說秦瓊是李淵的人,因為上柱國是李淵封給他的。可在李承乾看來都不是,秦瓊是應該是政治頭腦簡單,不能在朝堂旋渦裡遊刃有餘的那種人。
你看程知節就明白了,兩人無論出身,經歷,功勞都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程知節比他活絡,從迎娶崔家之女的事上就可以看出來。
所以朝堂傾軋是秦瓊退出朝堂的根本原因,而他所說的病不過是藉口罷了,李承乾前世就特別崇拜秦瓊,實在不忍心看這樣一個英雄病死在床榻之上。
所以趁著羅藝的事把他綁在東宮的戰車上,一是幫了他,同時也是幫了自己。
而李承乾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皇帝,李世民能不知道秦瓊的脾性嗎,他知道,只不過礙各種原因他沒辦法給自己的愛將一個適當機會。李承乾和羅藝就成了那個最好的理由,只不過當事者都不知道而已,這就是帝王心術。
“臣秦瓊參見太子殿下,殿下大恩,臣銘感五內。”
李承乾趕緊去扶秦瓊說道:“老師,萬不可如此,父皇愛才,尤其是老師和兩位羅將軍,兩位將軍不過一時糊塗,承乾也不過是給父皇遞個臺階罷了,不敢受老師如此大禮。”
“殿下,在您覺得是一句話的事,在臣這就是莫大的恩情,現在人心不古,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仗義之心啊”。
秦瓊的感嘆是有原因的,自從羅藝父子作亂以來很多軍中故舊都和秦瓊撇開了關係,躲得遠遠的,除了程知節,尉遲恭這些秦王府幾個貼心的兄弟根本就沒人敢來。
“老師何必和那些勢利小人一般見識,這也好,能看出誰才是你的真朋友,學生知道老師舊傷難愈,所以帶來了些補品,以供老師進補。”
話畢,李承乾招了招手恆連帶人將禮品放在秦瓊面前。
“殿下費心了,那臣就厚顏收下殿下的好意”,感受到李承乾善意的秦瓊並沒有拒絕,要知道秦瓊可是從不收禮的。
但李承乾不同,這次李世民給了這個大人情,就是希望秦瓊把這個善果報在兒子的身上。
“臣知道殿下的來意,臣是個粗人,有話就直說了”,落座之後,秦瓊笑著問道。
“請老師指教。”
“殿下身為國儲,陛下斷不會讓殿下上戰場的,學習武藝也不過強身健體而已,戰場兇險,並不是想的那麼簡單,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對於秦瓊的問話,李承乾並不感到意外,隨即言道:“自晉以來,天下分崩離析,先後出現了五胡十六國,三百年來征戰不休,中原百姓顛沛流離,
今天下初定,內有積弊,外有強敵,大唐需要一個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太子,如能和我大唐將士共赴疆場,是學生三生有幸。
老師是騎兵宿將,在前朝就以名揚天下,承乾有一套重騎兵裝備今送給老師,老師可以藉此訓練一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