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李承乾對宗教的看法(1 / 2)

小說:貞觀皇儲李承乾 作者:陳叔摯

“朕才是天下之主,眾官信仰應該是朕,而不是那些泥做的神佛。你小子平時鬼主意多你說說應該怎麼做。”

自從聽房玄齡提到梁武帝的時候,李世民的心裡就起了殺心,要是淪為象梁武帝那樣的神權傀儡,那還不如殺了他痛快呢。

當然這樣的事是不能和臣子說的,皇后又在修養,不能勞神。

而從洛陽事件後,李承乾在他心中地位不斷的上升,所以和兒子發洩下心裡的不滿傾訴的物件也是合情合理的。

李承乾給甘鄖使了個眼神,讓他收拾下皇帝砸碎的茶盞,而他自己則搬了把椅子做在皇帝的身邊。

“父皇,事情有些複雜,這裡面涉及皇權,世家,宗教,土地,人口,賦稅等多個方面,一旦處理不當都會動搖國本,這也是兒臣將事壓下來的原因。”

“這些朕都知道,你就說怎麼辦”

“零敲碎打”。

李承乾的回答勾起了李世民的興趣,這小子總能在關鍵的時候有些奇思妙想。

有時候李世民真想撬開他的腦袋看看這裡面都是什麼。他知道李承乾秉性,沒有十足的把握李承乾是不會說的。

李承乾:“簡單來說限制宗教的發展,遠的不說,周武帝宇文邕和隋文帝楊堅都遇到過父皇今日的難題。

但二人的做法顯然不合時宜,所以都以失敗告終。兒臣以為他們想法是對的,但做法嘛,有些不如人意。”

聽到兒子要更自己縱古論今,李世民笑了,挑了下眉頭問:“二者因何失敗”

李承乾:“宇文邕即位之初,雖然循例事佛,但他更重視儒學。

天和二年因寺僧日多,滋生是非,國庫收入驟減,還俗沙門改宗道教的衛元嵩上書請刪寺減僧,這也給宇文邕提供了滅fo毀教的藉口。

天和三年,宇文邕在大德殿,集百僚及沙門、道士,親講《禮記》,下旨以儒術治天下,不從者盡殺之。到了

建德三年五月始議禁fo,詔僧人、道人聚集京師,申斥佛教不淨,下詔禁fo道二教:經像悉毀,並令沙門、道士還俗,三寶福財盡皆散給臣下,寺觀塔廟賜予王公。其他奉祀崇拜,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

當年六月,設定通道觀,選佛、道名士一百二十人,普著衣冠,為“通道觀學士”,並置官吏統管。

建德六年,北周滅北齊,宇文邕入鄴城,在原齊境內推行禁fo之令,沙門慧遠高僧與其爭論不果。

禁fo後,北方寺像幾乎滅絕,僧眾多逃奔江南。可就在宇文邕死後沒多久,佛教就又在北方興盛起來。”

“那宇文邕為什麼失敗呢,就是因為他太急了,殺戮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呢。

他一邊大肆殺戮,令一邊強制百姓信奉儒術,老百姓目不識丁,壓根就不明白他說禮記是什麼意思。

連肚子都吃飽誰還管禮呢,宗教勸人向善,時常的賙濟貧民,高低立見,百姓當然更信奉宗教了,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

李世民仰著頭,迷著眼睛聽著:“那楊堅呢,他是怎麼失敗的。”

李承乾進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看著父皇的情緒逐漸的平息下來心裡格外的高興。

於是接著道:“由於出身的問題,他少年時曾出家了一段時間,在那段時間裡楊堅也深深為fo教理論所吸引,成為了一名虔誠的fo教徒。

可當了皇帝后呢,他也發現這裡面的弊病,同時吸取宇文邕的教訓,不搞殺戮了,他選擇大力扶持fo教,並以fo教為國教,在位期間營造的寺院就高達三千七百九十二所。

楊堅如此推崇fo教,深知父親目的楊家諸子,自然對佛教也是大加親近。

太子楊勇就不用說了,曾號召高僧大德會於長安,和其核心幕僚,宰相高熲一起篤信fo教三階教。

其中高熲自稱三階教護法,三子楊俊篤信fo教,曾在開皇三年請求出家為沙門;四子楊秀愛造佛寺;五子楊諒自稱靈童轉世,禮佛,供大德,早內城寺皆有其身影。”

“楊堅利用fo教去打壓其他的教派的目的根本就沒有達成,因為他根本就控住不了日益強大的fo教,

同時朝中的文武大臣又在他的影響下篤信fo教,所以也就尾大不掉了,他這才叫自食其果呢。”

李承乾的話分析了皇權,宗教,官吏,百姓等可謂是絲絲入理,李世民也對兒子的學識感到滿意。

自己雖然是皇帝,但也是父親,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