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了李恪說到羅藝,李世民不由的笑了一下,自己這個兒子終究還是反應過來,大唐需要樹立一個抗擊突厥的典範,用來激勵人心。
李恪從定襄回來後隻字不提羅藝的事,而李承乾卻反其道而行之,給予羅藝極大的哀榮,雖然眾臣明面上沒說什麼,但誰心裡還沒杆稱呢,李恪肯定是弄清楚了形式才上的那份奏本。
“羅藝死的英勇,是我唐將的典範,你和太子的奏本朕都看了,已經給弘文殿下旨了,這事你也別太往心裡去,戰死沙場對他來說是最好的歸宿。
既然你不想要這五百戶的封邑,那朕晉升你為蜀王,也算是對你此次出使頡利的嘉獎。”
話罷,李恪趕緊向父親磕頭謝恩,李世民抬手虛扶了李恪一下,示意他就不要多禮了。
李世民:“對於突利的事,你怎麼看”。
“父皇,兒臣以為可以一試,自始畢暴斃後,突利並沒有得到本來就應該屬於他的汗位,難免心生怨恨。
但頡利一刻也沒有放鬆對他的警惕,要不是有長老們護著,他會和那些反對頡利的頭人一樣被頡利處理掉。
至於他要求父皇親自去邊界談判是因為頡利在草原勢力極大,他還帶著幾萬父老,如果沒有萬分的把握,他不會冒著被滅族的風險和我朝結盟的,從此人謹慎的態度就足以讓人放心和其合作。
另一方面是想看看我朝的誠意,胡人在我們眼中背信棄義,可在他們眼中也怕中原王朝自身強大後學漢武帝滅匈奴之舉,前車之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