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羅升榮、黃淑君以及蘇浩三人圍坐在桌子上,正式的開展了一次意義重大的家庭會議。
議題是“就羅朝輝小朋友如何上學的討論”。
經過了還算激烈的談論之後,家庭議會決定了蘇浩未來的學習方案:跳級入學,先有學籍檔案,一半時間自學,一半時間送入學校,找老師解答疑惑。
透過與校方的協商,以及校方對蘇浩的測試之後,欣然答應了蘇浩的入學,校方甚至主動提出可以給蘇浩減免一系列學雜費用。對雙方都有好處的方案很快敲定。
年僅5歲多的蘇浩,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初中生。
然而初中的數物化等難度對他來說不值一提,稍微複習一下,就開始啃高中的內容了。唯一難搞一點的是歷史政治等文科科目。不過這也難不倒蘇浩,他直接利用彈球空間將所有的內容記錄下來就可以了。
但是真正用到歷史知識去考試的時候,蘇浩發現了一個問題,彈球空間記錄下來的知識資訊,本質上並不是他本人記錄的資訊,他想要再次找到,就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搜尋,提取效率非常的低。
於是蘇浩有了一個想法,能不能將記錄下來的資訊分門別類的儲存好,到時候需要用到,直接找到對應的子專案就可以了。
想到就做,透過莫名的聯絡,蘇浩的意識進入了彈球空間,這裡荒蕪一片,似乎什麼都沒有,卻又包含著無限的資訊。
第一步要做的,是對資訊進行分類。
該怎麼做呢?
空間內記錄了從誕生開始,到現在的所有資訊,顯得雜亂無章,想要將這些資訊本門別類,看起來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但是透過這些年蘇浩對彈球空間的深入瞭解,發現空間儲存的資訊,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排列的。也就是說當前最新的資訊,可以很快找到,但是十分久遠的資訊,需要深入空間深處,一直往前翻,才能找到。
蘇浩思考片刻,就有了主意。
他只需要給每一個微小的時間段標上對應的序號,就能夠定位該時間段下的事件或者資訊。那麼他對這些序號進行分類,就相當於完成了對所有資訊進行分類。
比如一分鐘60秒的時間,每一秒標上一個序號,1、2、3……60,在這一分鐘裡面,前十秒蘇浩記錄了一段歷史,20秒到30秒之間,蘇浩打了個噴嚏,從30秒到40秒,蘇浩又記錄了一條數學公式,40秒到50秒撓了一下癢,50秒到60秒又記錄了一個數學公式。那麼就可以將這一分鐘裡面發生的事情,按照“歷史”、“瑣事”、“數學”進行分類。1-10歸類到歷史之中,20-30,40-50就歸類到瑣事之中,30-40和50-60就歸類到數學之中。如此,就能夠完成對資訊的分類了。
但是這種分類需要的時間和精力,絕對不是蘇浩能夠完成的,而且他沒辦法隨時隨刻的分心去給他遇到的每件事情分類。
於是,蘇浩又想到了對應的方法——智慧。
關於處理瑣碎無比的資訊這種事情,從來都不是人類大腦所擅長的,於是人類發明了計算機,幫助人類處理和儲存大量繁雜的資訊。
如果能夠將彈球空間打造成一個能夠自動處理資訊的超級運算中心,那麼對蘇浩的作用不言而喻,相當於隨身攜帶智慧系統了。
那麼想要把這樣的系統打造起來,難度非常的高。
難點主要在於蘇浩的時間,以及蘇浩的知識儲備。
時間還好,只要他等得起,慢慢湊總能湊出來。但是他現在缺少了最關鍵的資訊科技,包括如何準確的篩選,分類,搜尋,提取,以及更進一步的對比,通訊,自動化等。
蘇浩退出了彈球空間,慢慢梳理著自己的計劃。
接下來不多想,就是學習學習,先把高中所有理科知識全部撿回來。有彈球空間的協助,學習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蘇浩七歲,學完了高中所有的理科知識,參加高考,考上了一所國內名校。轟動全國,公認的天才人物,國之未來。
如果沒有意外,蘇浩未來真的可以靠著彈球空間,成為最頂級的那一批科技型研究人才。
9月順利入學,父母也辭掉了工作,來到大學所在的城市——上州市,並找了新的工作,陪蘇浩學習。
四年後,學完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資訊科技等本科專業的內容。
當然,學習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然而周圍全都是樂於助人的大哥哥大姐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