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準備縣試(1 / 2)

本朝的科舉考試從低到高依次為縣試、府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書生們必須透過縣試、府試這兩項考試,才可以被稱之為秀才。

縣試乃是科舉考試的最初階段,主要考的是帖經、試帖詩、經論。(與古代考試內容有所不同,作者定的。)

帖經其實就是填空題,考官會從四書五經抽取任意一句,要求考生寫出前面或者後面的內容。

考察考生對四書五經的熟悉程度,只要把科舉的考試書目背的倒背如流,這項考試就不是難事。

若是這門科目都拿不下來,也不必浪費銀錢去科考了。

試帖詩就是命題作詩,韻腳,內容沒有離題的,一般也好過,重點在於,要能看明白題目說的是什麼。

經論這項考試,就是看考生對於經典的理解了。

做閱讀理解,懂得都懂。

只有透過了縣試,才能繼續去考府試,府試的考試內容,要比縣試更難上許多。

而透過縣試的讀書人,才能被官府認定為“童生”,成為童生,也只是踏上了科舉這條路的第一步,童生並未真的獲得功名,只是獲得了去衝刺秀才的資格。

實在考不上秀才的童生,也能去開館教書,一般都是給幼童開蒙。

對於平民百姓而言,供出一個秀才,太難。

不止是書貴,筆墨紙硯這等消耗品就能把大部分人攔在路上。

平民百姓裡能一次考中秀才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多得是為了供一個秀才舉人而傾家蕩產的。

科舉,童生到秀才、舉人、貢士、進士,這一路難上加難,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不為過。

如今這世道,能一路考到京都的,基本都是有底蘊的人家,官家子弟更是數不勝數。

寒門出貴子?有,但是少得可憐。

連寒門都指的是,李家這樣的門第低的小世族。

取得秀才功名就可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透過鄉試才能成為舉人。

舉人是有資格選官的,窮秀才富舉人就是由此而來,成為舉人就意味著踏入了“士”這一階級。

多少人讀書人窮極一生,就為了“中舉”二字。因為一旦中舉,迎接他們的就是另一種人生。

可惜大部分人不知道,就算是成了可以選官的舉人,想要排到一個微小的官職也是要付出巨大的報酬。

要不然,前面有正經考出來的新科進士,又有一些出館的翰林,哪個資歷都比他們高,沒有銀錢開道,你就慢慢等著吧。

這因為這,催生了不少破家知縣。

寒窗苦讀幾十年,不撈回本,哪裡對得住自己多年辛苦。

為了省下選官打通門路的銀錢,多數人農家子會選擇繼續往上考。

鄉試第一稱之為解元。

後面的考試則是會試,將在京都舉行,由皇帝任命主考官。

透過此次考試的讀書人被稱為貢士,會試錄取大約三百名左右,首名稱作會元。

到了這裡,便是最後的殿試了。

殿試由皇帝親自主考,因此參加殿試的貢士們也被稱作天子門生。

殿試選定三甲,一甲三名,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第一名為傳臚。

三甲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

李家沒有錢財問題,眼前要過的,就是這秀才這關了。

劉夫子回家過年前,給李青曜留下一本“科舉寶典”。

此書中摘抄了近十年縣試的考題,還有劉夫子自己總結的一些考試破題技巧。

李青曜收到時,如獲至寶。

為什麼這個時候才給到李青曜,也是有原由的。

劉夫子見了李青曜的樣子,將其訓斥一番。

“讀書不可走捷徑,底子打好了,接下來的便是水到渠成,若是一開始便工於技巧,失了本心,太過功利,不利於養成良好的科考心態。

望爾牢記本心,不可冒進。”

李青曜受教,做了近一個月的題來突擊。

過完年劉夫子便回來了,檢查完李青曜做的題,便不準李青曜繼續做題了。

這時候反倒不能太緊繃了,縣試在即,平時積累好了,這時候便要放鬆心情,去迎接縣試。

縣試的前兩天,李家就給李青曜備好行囊,送他到縣裡去。

住的地方是嚴敏自己買的小院子,去年,嚴敏就在縣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