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人日日去水源處守著,但富田村真沒人作妖了。
見了他們也是笑臉相迎的。
秧苗長到八公分的時候,潘金花選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李家男女老少都出動下地插秧了。
由潘金花帶頭,她穿了一身短打,頭一個下了田,李徐海緊跟在後。
岸上不止有李家人,還圍了不少村民。
潘金花一手拔秧苗,一手抽稻杆,麻利的給秧苗綁好。
“看好了哈,這時候不用太注意,拔出來綁好放一邊就行,不要綁死了,後面還要拆。”
她一邊拔一邊教,李徐海學的很快,見他會了,潘金花才拎著一提綁好的秧苗去了旁邊。
李徐明和李徐時已經拉好了線,繃的直直的。
潘金花解開秧苗,兩根作一簇,直接沿著線插好,秧苗的根系扎進泥裡才算是好了。
潘金花彎著腰,沿著線不停地插秧,不一會兒,便插了筆直的一排,秧苗們直挺挺的立著。
“現在才是插秧,每兩根算一簇,不要太多,每一簇都要間隔一定的距離,你們就按著我的間隔往下弄就是。”
“好。”
李家人異口同聲,不明白不要緊,做就是了。
李徐海一直跟著,半點不敢錯過,頭點的跟小雞啄米似的。
潘金花做完了就扭頭看李徐海做,見他學的確實好,才叫他去教別人。
李徐海先叫了幾個族人下來,先教了他們插秧,學出來了,便派到其他水田裡先去拉線等著。
再叫其餘人拔秧苗,綁好了放擔子裡,挑去別的田裡。
很快,李家人就行動起來,李家人有一個好處,就是執行力很不錯,說什麼做什麼。
分好工就各司其職。
潘金花帶著李青章他們分了一塊田,大房的李青章,李青竟和李青菲,二房的李青若、李青端、李青翊,三房的李青童,還有李青曜和王蛟也跟著,而李青芝和李青竣因年齡太小被排除了,只能在岸邊看著。
潘金花叫他們拉了四條線,按每三個人負責一條線,三房因為只有李青童,李青曜和王蛟跟他一起負責一條。
潘金花自己負責一條。
孩子們剛開始插秧時,總是插得歪歪扭扭的,對著線也插不好,看得岸上的村民急得不行,恨不得自己上場。
“沒插好,歪了歪了!”
“淺了,秧苗要漂起來了。”
潘金花也在邊上看著,沒做好的都要求返工,一小塊地方折騰大半天,又尷尬又累。
不過好在,幾個孩子都是有韌性的,沒有哪個會撂挑子不幹,在那發脾氣的。
說返工就返工。
當然誰做的好潘金花也誇,比如李青章在兄弟裡面是插秧插得最好的,比如李青若李青菲插得最整齊的。
比如李青曜、李青童的秧苗沒有倒等等,只要被潘金花觀察到,就會馬上毫不吝嗇的誇出口,搞的幾個孩子熱情高漲,還起了比拼的心思,要潘金花給他們做裁判,看哪組插秧插得又好又穩。
潘金花也不掃興,樂呵呵的應了。
全族人齊心協力,忙活了幾天,終於是把這秧插好了,這其中還有村民們的幫忙。
學了李家育種法子的村民們,自然是打算都跟著李家的路線來的,所以幫李家也算是在提前學習。
儘管村民們很疑惑為什麼要這樣育種,然後又插秧的。
畢竟自古以來,他們都是到了時間,便把糧種播撒到田地裡,等它自己長了出來,再看看要不要再撒些稻種補種,插秧是什麼,他們不知道。
種子撒下去了,就自己長大,然後他們加肥,引水灌溉,從來都是這樣。
所以並不明白李家為什麼要把發芽的糧種全撒在一片地上,又等它們長大了拔起來重新插秧。
“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趙七是個很直接的人,有問題他就去問了。
李徐海也早就問過潘金花這事,所以這時候,他自信開麥。
“趙伯發現沒有,按照我們家這個育種方法,糧種的發芽率很高?”
“好像是這樣?”
仔細趙七並沒有觀察過,但如今細細一想,好像確實如此。
“撒播確實是省時省力,但是發芽率不高,而且長成後,有的地方秧苗多,有的地方秧苗少,不可控。花苗會在生長的時候搶奪養分,就像乞丐扎堆,會一起搶飯吃,這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