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們在廣場上齊齊站定,考官們也都到場了。
等所有人準備好了,皇帝才緩緩進場,眾考生目不斜視,回憶著禮部所教授過的禮儀行禮,三呼萬歲。
因為提前受過培訓,眾人都做得有模有樣的,已經有了些未來為官者的姿態了。
待到贏昊說了免禮,眾人才直起腰桿子,左移一步,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開始吧。”
贏昊瞧著眾學子,心中愉悅,人才濟濟啊。
“宣皇上口諭!殿試開始!”
伴隨著這道聲音,考卷也被髮了下來。殿試只考一道題,考的是策問,考生們有一天的時間可以用來答題,黃昏時交卷,時間是很寬裕的。
李青曜接過考卷,打眼一瞧便愣住了。考卷上簡簡單單的幾個字。
———《民之於官何位》!
李青曜自是明白這題的意思,這是問的百姓與官員之間的關係。他們這些人未來都是這個國家的官員,出這一題,顯然就是上面那位對他們的第一層考驗了。
要麼將“民”與“國家治理”聯絡起來回答,要麼,就以小見大,寫些民生問題,只是略微思索,李青曜便有了方向。
贏昊坐在上首,瞧著底下眾多考生,這題並不難,畢竟都是考過會試的貢生,動動腦子都能寫出來,難就難在,言之有物。
贏昊自登位以來,一直兢兢業業。他有野望,要做一個萬世傳唱的君主,可惜上位以來,也是坎坷頗多。
初上位時,頗受掣肘,剛剛理順後,又遭逢旱災洪澇,若不是有潘金花那個再生稻和育種技術,他怕是在旱災之時就得下罪己詔。
他上位以來的第一科會試,又鬧出個舞弊,只能虎頭蛇尾點結束,真真是把他的臉皮扔在地上踩,氣煞人也。
贏昊虎目微眯,掃視著考場上的舉子,科舉取士,國之大事,這回再沒有人敢伸爪子了。讓他好好瞧瞧,能淘到多少好用的人才吧。
這幾年來,朝政上他越發得心應手,威勢愈重,但不夠,他還需要更多忠心的,為國為民的臣子。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李青曜幾乎是一瞬間,就想到了寧安府水患那年的事。這句話在他腦子裡跳了出來,躍然於紙上。
河流決堤、水患,縣令的置若罔聞釀成了百姓起義的苦果,兩縣陷落,他還與李青端、李青翊一起去修築河堤,也曾直面過匪盜,也是那時青童被歐陽將軍瞧上,回想起來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
李青曜心心念念要帶著李家重回官場,手掌權柄,要讓李家再不會落入塵埃。可也是那時候,他才真真正正去思考,他若為官,要做什麼樣的官。
他若為官,定然是要做一位讓治下百姓安居樂業的官員。
文中若提起百姓起義之事,不知皇上是否會龍顏大怒?畢竟於皇上而言,這怕是這輩子都不想被提起來的事了。
儘管是那位縣令之錯,可落在史書上,便是:元啟二年,清水縣域,頻遭水患,黎庶積怨,忍無可忍,遂舉義旗,憤而揭竿。眾志成城,勢如破竹,一舉攻佔縣衙,聲震四方,朝野為之震動…..
丟人,太丟人了,元啟是皇上的年號,那個作死的縣令可沒有留名的資格。
李青曜猶猶豫豫,決定換個例子,把史書上的事拿出來講比較合適。為人臣子,得知道眉眼高低,惹皇上心煩的事萬萬不能做,要是一不小心落到同進士,他得哭死。
打定主意,李青曜便下筆如有神,不知不覺間,已是寫滿了一頁紙。
殿試可以提前交卷,李青曜寫完後,等到考場陸續有人交卷後,也混在人流裡舉手交卷,半點不引人注目。
頭一個交卷的是,第一的會元,此人名叫胡進,年三十五,聽說學問淵博,是狀元之位的有力競爭者。
李青曜不奢求能排在前面,只要能有個進士出身,他就滿意,這樣他就能考庶吉士,入翰林院,待個三年後,再到地方上歷練幾年,路子便好走了。
交了卷,考生就可離去,殿試的成績要三日後才出來,走到這一步,接下來就是聽天由命了,他能排第幾名,全憑考官和皇上的心思。
哦不,皇上只看前十位的卷子,他的前途得看副考官們的心思了。
李青曜才回了府,第二日潘金花便把他與嚴敏喚到了跟前。
“伯祖母可是有要事吩咐?”
李青曜疑惑不已,一般他考完後,潘金花總會叫眾人不要去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