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臉色,急忙收住,正色指著身後的美女尼姑:“我,木琴,吉波。”
我現在已經能適應他的口音了,自動轉化為:木琴=母親。
這個美女居然是他媽媽!佛門世家啊。禁不住想:看他還是少年,是不是被媽媽帶進佛門的?心裡湧出一絲可惜,又趕緊甩開這不該有的想法。吉波?不知道是她的名字還是對她的尊稱。我試探性地叫她一聲吉波,她有禮貌地點點頭。
“泥,浩浩秀洗,我們,命田,尚魯。”(翻譯:你好好休息,我們明天上路。)
和尚尼姑走後,我跟那四個女人同住一頂帳篷。雖然聽不懂她們講什麼,但是都很友善。我沒好意思再要吃的,就在她們為我另鋪的地毯上暖暖地躺下。
這樣驟然闖入一個陌生環境,溝通不暢又不知身處何方。帳篷外沙漠特有的強風嗚咽而過,在靜謐的寂寂深夜中如泣如訴。我沒那麼堅強,一閉眼便思鄉情緒溢位,流連於枕畔。為免因思念父母而流淚,我用自己最常用的催眠法。
腦中浮現出睡前曾打量過的四周器物,然後一一為其取專業名字:我睡的是裁絨菱形文飾地毯,枕的是滴珠鹿紋錦,蓋的是三角紋袼毛毯,喝水的容器是單耳網紋陶壺,剛剛盛餅的是泥質灰陶盆。
我想我還是到了古代,因為這些陶器的製作工藝還是很原始。以中原地區的陶藝水平來看,這樣粗糙的工藝應該有個兩千年以上,不知這裡如何。
在帳外呼嘯的風聲和帳裡的微鼾聲中,擋不住一天的疲勞困頓,裹緊身上的毯子,我終於沉沉地睡著。
作者有話要說:
關於古漢語發音的幾點說明:為了貼近真實的歷史,我最初的設定是讓他們講帶粵語口音的漢話的。大家知道我們現在所講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穿越文裡的女主如果穿到清代,那交流就沒有問題,明代應該也能湊合。但是如果到宋之前,估計就會有難度了。如果更早,秦漢的話,那就要雞同鴨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