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主教練的關係緊張。合作的前十年,弗格森和愛德華茲關係密切,但包括弗格森傳記作者克里克都認為,在駕馭媒體和球迷情感上,愛德華茲在弗格森面前,“連小學生的水平都不如”。矛盾不可調和時,弗格森總能利用媒體給馬丁足夠打擊。
主席不在乎這些外界因素,他只知道,要保持俱樂部競爭力,他不得不留住這些優秀球員,可結果會是薪金上限一升再升。同時每年夏天他還得花費重金從其他俱樂部挖來球星維持曼聯實力,這兩項投資,從“上市公司”角度來看,都不是股市分析師們所能接受的“良性投資”。
馬丁知道,這支曼聯的成功,和俱樂部零成本培養出來的年輕球員佔據一隊主力直接相關。貝克漢姆、內維爾兄弟、斯科爾斯、巴特和吉格斯,這幾個人在前後十年時間範疇內,構築起了球隊主力陣容,1991年買來的門神施梅切爾當初身價也很只有50萬英鎊。對俱樂部更有利的是,在本隊年輕隊員簽署的第一份職業合同時效長金額低,所以從1994年到1998年這5年,其實是曼聯最賺錢的5年——主力陣容年輕而穩定,工資投入非常低,以往幾個高薪球員,像布萊恩·羅布森、坎切爾斯基、坎通納和因斯,不是退役就是已經轉會,一隊裡只有基恩和施梅切爾工資偏高,卻算不上離譜。
主席是一個居安思危的人,曼聯成功的原因,他比誰都清楚。這並不是一個商業神話,更不是他和他的“營銷奇才”們,創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