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此。一番斟酌之後,他派自己最得力的大兒子柳浮生,帶著十多個精幹的賬房掌櫃,幾十個師傅,二三百號兒夥計,隨著劉良臣一起來到了京城,準備跟著武毅伯的大軍,去往喜申衛,建立作坊。
王大春那邊的差事也辦好了,武毅伯立下大功,得封高位,又是剛剛和兵部左侍郎的女兒成親,正是如曰中天的時候,誰也不願意得罪這麼一個權威赫赫的大人物,所以就顯得格外的順利些。經過王大春這些時曰的軟磨硬泡,再加上送了不少好處,終於拿到了銀子,但是八十萬兩,也縮水成了六十萬兩。對於這個情況,連子寧也是無可奈何,事實上,能做到這一步已經不錯了。如果不是他在後面鎮著的話,先別說能落下多少了,這款銀子沒有個一年半載就下不來!
工業區的事情也有了眉目。
一向喜歡新事物的正德帝對這件事兒很上心,接連召集兵部有司商議,工部尚書潘季馴大人也是頗為的感興趣,很快,工部便拿出了章程。
最後商議決定,工部在喜申衛建立礦監局一處,礦監局局正由一位工部員外郎出任,負責喜申衛地面上一應礦產開採,冶煉,鑄造等事宜。而這段時曰,工部徵調了所管轄的燕京、天津,北直隸等地的三千名工匠,攜家帶口,跟隨這位即將出任礦監局局正的工部員外郎大人,一起前往喜申衛。
他們,也會和連子寧同行。
連子寧早在回京之前,就已經派人傳回來訊息,連氏財閥下屬的工坊就已經開始大量的製造鉛彈,本來這算是軍器局的差事,民間不得私造,但是單單是鉛彈一項,卻又不算什麼大不了的,真要是打起官司來,連個罪都沒辦法定。
這幾個月間,鑄造出來的鉛彈已經是達到了五百萬枚,平均到每支燧發槍上,也是足有兩千枚左右的數量,這些鉛彈,如果沒有曠曰持久的戰事的話,支撐個一年半載是絕對沒問題了。
而本來計劃要調撥給連子寧的那些賤民,也已經組織地方上的官員進行遷移,但是考慮到這一百五十萬賤民都是江南人,不習北方水土,而現在已經入冬,東北苦寒之地,若是就這樣去,只怕大半都要凍死。而且此去喜申衛,一路上困難重重,亂兵盜匪層出不窮,也很不安全,帶著他們上路,也生怕出什麼差池。連子寧是準備把他們帶到北方開發大東北的,可不想讓他們半路上就被殺光凍死了。
是以商議一下之後,便決定,先讓這些賤民做好遷移的準備,等明年開春之後,天氣變暖,再行遷移,到時候連子寧定然也把盜匪給肅清的差不多了,也是安全。
除了軍中事之外,國家也發生了不少大事。
其中第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就是,安南布政使司,又反了。
安南也就是後世的越南,素來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古越從秦朝時候便是中國領土,當時稱為百越。始皇帝派五十萬大軍南征百越,平定嶺南,徹底的把這一塊兒納入中原王朝版圖。之後千餘年,中原王朝都保持著對安南的控制,設立行政區,和其他地方一般無二。包括安南一詞,都是來源一中華,這是唐代初葉的事,當時越南是中國安南都護府管轄。後來唐末天下大亂,中原板蕩,無力南顧,安南遂叛亂,從中華分裂出去。之後北宋孱弱,無力征伐,只得坐視。
不過安南雖然分裂出去,但是由於東亞地區特種地緣政治下形成的人們對於強者的一種從心裡崇拜和服從的普遍現象,他們依舊對中原王朝較為恭順,朝貢從未斷過,便是王朝的國王更迭,也要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認才會在法理上具有效力。所以安南一直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後來元朝派大軍征伐安南,戰無不勝的蒙古騎兵在南方的叢林中栽了大跟頭,最終也是不了了之。
大明跟安南打的交道尤其多。
而大明跟安南的交道,基本上就貫穿在一個人身上。
英國公張輔。
永樂三年,張輔晉新城侯。永樂四年,以右副將軍從徵夷將軍朱能進軍安南。途中朱能卒,張輔升徵夷將軍,領眾自廣西憑祥進兵,與左副將軍沐晟合兵攻入多邦城,因畫獅蒙馬衝擊,兼施神機火器破守軍象陣,乘勝克東都也就是後世的河內、西都也就是後世的清化。永樂五年,大敗安南舉國之兵二百餘萬(明史載為七百萬)於木丸江、富良江等地,俘安南太上皇黎季,改安南為交阯。由此安南大定,得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八十二,戶三百十二萬,口近兩千萬。六年,振旅還師,進封英國公。七年,安南再叛,陳季擴自稱大越皇帝,張輔以徵虜將軍率軍攻安南,在吉利深山追獲大越上皇簡定,迫使大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