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又如何會不把這兩件事兒給補上?事情已經做下了,後悔無用,只要能夠彌補,那也是一樣。
若是說殿中對正德的瞭解,只怕每人比得上他,在後世,人們早就不知道把正德這個皇帝從裡到外剖析了不知道多少遍。正德喜歡豪傑勇武之士,這一點,從他當初和江彬在宣府鎮結拜為異姓兄弟就能看出來,而同時,他也喜歡武事,喜歡戰爭,一個曾經把自己降了一格兒,封為大將軍朱壽的皇帝,又怎麼會是不喜歡戰爭的?
而連子寧剛才在不斷的暗示,強調劉姓軍官的勇武善戰。
毫無疑問,連子寧口中的劉姓軍官便是他喜歡的型別,再加上這個時代對於通殲很是不齒,所以很自然的,正德皇帝心中的天平便是向連子寧這一邊傾斜了。而同時,這位皇帝又是一個有些離經叛道,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於是做出這樣的決定,也就是理所應當了。
連子寧看似不經意的話中,其實出處存在著針對正德帝的誘導。
“好了,這兩件事都已經說清楚,王喬年,宋大武,你們還有什麼說的?”正德道。
王喬年和宋大武對視一眼,眼見今曰事不可為,一起跪下道:“臣等無話可說,臣等未曾查清便是妄語,還望陛下恕罪。”
正德眼中閃過一絲厭惡,他從繼位開始就和文官兒不太對付,尤其厭惡這些瘋狗一般的科道,但是他這個皇帝也有無奈之處,少了這些科道,如何制約百官?現在他年紀已經大了,也過了和百官頂牛鬧彆扭的年歲了,擺擺手:“赦爾等無罪,退下吧!”
兩人入列,正德便問了一番連子寧在扶桑的戰事,連子寧知道他喜歡武事,便很是詳細的說了一通,如何強奪山城,如何彩雲城外大戰等等,說的正德也是興致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