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價,也要將其消耗掉。”
杜如晦反駁說道:“我們耗費巨資,不惜跟阿育王朝打消耗戰,不是同樣也在為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做嫁衣嗎?”
賈詡就是一笑,“眼下的天竺區格局,是一強兩弱。在阿育王朝表現出極大的攻擊性之後,想必孔雀王跟笈多王都坐立難安。”
“如果阿育王朝陷入吐蕃之戰,依我看,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不僅不會相助,反而還會趁火打劫,在天竺本土對阿育王朝實施圍剿。”
“因此,不管哪一方最終獲勝,削弱的都是天竺區的整體實力,為帝國將來攻打天竺,奠定堅實基礎。”
杜如晦啞然,他沒想到,賈詡思慮竟如此周全。
顯然,“絞肉機計劃”不是賈詡的臨時起意,而是經過很長時間的推演,才拿出來的成熟方案,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詭異的是,兩人在辯論中,絲毫沒提,將兩百萬大軍送到前線消耗,是否妥當與公平的問題。顯然在這一點上,兩人取得了默契,並不點破。
賈詡補充說道:“而且運送糧草物資,也不是真有看起來這般困難。除了從蜀地行省運輸,西海行省、雲南行省以及南疆的河套行省,都跟吐蕃接壤,完全可以從四路挺進,源源不斷地向吐蕃運輸物資。”
“在這一點上,我們其實比阿育王朝更具優勢。而且第一季糧食已經收割完畢,正是難得的豐收季,正好可支撐起這一場消耗戰。”
“此天佑帝國,必一戰而定之。”賈詡總結說道。
杜如晦再無話可說,轉身向歐陽朔行了一禮,“陛下,臣再無異議。”
歐陽朔默默點了點頭,最後看向張良,後者起身,同樣行了一禮,道:“陛下,千秋功業,在此一舉。有的險,是必須要冒的。”
“既如此,那就照此辦理吧!”
這一刻,歐陽朔語氣中不帶一絲感情,理智的讓人心寒。
此話一出,將影響兩百餘萬大軍的命運,影響周圍十餘個行省的勞役調配,影響帝國大半年的糧草物資儲備。
重若千鈞,歐陽朔卻已學會輕拿輕放。
“諾!”
張良、杜如晦以及賈詡三位大臣齊齊行了一禮,告辭離開。
…………
七月下旬,在阿育王朝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大夏掀起了一場自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波及範圍最廣的後勤大作戰。
在樞密院的統一調配下,在南疆都護府以及諸行省衙門的配合下,數以千萬計的糧草物資,如潮水一般,湧向西海、蜀地、雲南以及河套四行省。
按朝廷統一要求,關西行省跟河東行省,對接西海行省,也是最北的一條運糧路線;荊楚行省跟湘南行省,對接蜀地行省。
川北行省跟川南行省,對接雲南行省。
河內行省對接河套行省,也是最南面的一條運糧路線。
也就是說,為了籌劃吐蕃之戰,大夏足足動員了十一個行省的資源,這不僅在大夏絕無僅有,就是放眼全球,也是絕無僅有。
為了這一戰,大夏真是拼了!
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都輸不起
(ps:補一更。)
七月二十五日,大夏釋出一項將領任免。
西北戰區統帥、上將軍李靖,卸下兼任的飛熊軍統領一職,由河東軍統領左宗棠接任。大唐降將侯君集,接任河東軍統領一職。
即將開打的吐蕃之戰,由西北戰區統一指揮排程,為了減輕李靖負擔,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一場大戰之中,朝廷適時解除了李靖的飛熊軍統領一職。
戰區統帥不再兼任集團軍統領,本就是大勢所趨。
左宗棠熟悉西疆,本身又是第一流的名將,兼且擅長火器作戰,凡是種種,使其在角逐飛熊軍統領一職時,脫穎而出。
大夏軍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如果野戰軍統領序列出現空缺,大抵從邊防軍統領中升任。新投將領除非才能不凡,無可取代,否則只能先擔任邊防軍統領,就像此番接任河東軍統領的侯君集。
侯君集乃唐朝名將,官至兵部尚書。
早期不學無術,而以勇武自稱,後入秦王府隨李世民征戰,立下戰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與尉遲恭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
唐統一後,侯君集官位越來越高,開始學習,參與選拔人才,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
貞觀年間,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