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作浪”,掀起陣陣殺戮,一步步肢解東瀛構築的所謂鋼鐵防線,其他兩個戰場同樣戰況激烈。
在高麗,李靖統領的大軍依舊勢不可擋,短短十天時間,就已經拿下高麗整個北部地區,正式打到高麗王城漢城腳下。
跟東瀛戰場不同,李靖計劃對漢城圍而不攻,再借此機會,一舉掃蕩高麗南部,將漢城變成一座孤城。
在此之前,大夏已經滅了四國,這種先掃滅外圍屏障,最後再攻打王城的策略屢試不爽,已經被證明是最有效的滅國方式。
究其根源,大抵還在於蓋亞對王城禁軍的設定。即便到了蓋亞五年,相比王城禁軍,領地大軍依舊處於劣勢地位,屬於比較容易攻破的一方。
這種情況不僅在星國、安南國這樣的中小型遊戲區非常普遍,就是在華夏區這樣的超級大區,有大夏跟邯鄲城這樣的全球性霸主領地,情況依然如此。
再有就是,在國戰之前,王城跟領地往往是處於一個敵對狀態,對那些一個遊戲區僅一座王城以及一座領地的,就更是如此。
雙方平時其實是一種競爭狀態,都企圖爭奪本地區的主導權。
國戰來臨,兩大勢力雖然抱成一團,終究只是帶有被迫性質的臨時合作,又豈會真的親密無間?!
因此在領地被敵軍掃蕩時,王城禁軍一般是不會出動出擊的。
就像在東瀛,明治天皇就無異支援三笠城,任憑其在外圍活動,江戶的百萬禁軍悉數駐紮在城內,不動如山。
由於本田圭佑的最大目標也是拖住一個月,江戶就是最後的屏障,江戶駐軍越強大,能堅守的時間就越長。
因此雖然心有不甘,本田圭佑還是沒提出異議。
可以預見,國戰之後,即便東瀛能保住領土,三笠城怕也是在這一場大戰中徹底化為焦土,再無力主導東瀛局勢。
或許,明治天皇將成為這場大戰最大的贏家也說不定。
…………
高麗戰場除了野戰部隊之間的對決,還有一點非常值得關注,辣就是雙方水師在海上的博弈,可比東瀛戰場的海戰要精彩的多。
不因別的,只因高麗有一位水師名將李舜臣。
這位曾經被高麗人評為亞洲第一武將的傳奇人物,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露梁海戰了。
露梁海戰發生於公元十六世紀末,因發生地露梁而得名,交戰雙方為明朝與高麗聯軍和東瀛軍隊的島津立花一部。
指揮官分別為明朝的陳、鄧子龍,高麗的李舜臣,以及東瀛的小西行長、島津義弘等人,結果以聯軍獲勝而結束。
彼時東瀛真正的掌權者,正是東瀛戰國三英傑之一的豐臣秀吉。
而此次國戰,豐臣秀吉被本田圭佑委派為九州島跟四國島總鎮守,織田信長自然就是本州島鎮守。
再說露梁海戰,這場海戰在華夏乃至世界海洋戰爭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極大地影響了當時東北亞的地緣政治形勢。
露梁海戰還被西點軍校評為“世界古代八大海戰之一”。
此戰李舜臣帶領高麗“龜船”艦隊以少勝多重創東瀛軍,最後英勇戰死。事實上,此戰真正的指揮官乃明軍水師提督陳,然而這件功勞卻被高麗人李舜臣搶走了。一直以來李舜臣都被認為是這場大戰首功之臣,他因此也成為高麗半島人們心中的大英雄,死後還得到“忠武”的諡號。
高麗人甚至還以此為背景,拍攝了電影《鳴梁海戰》,無論是觀影人數還是票房紀錄,都在高麗創造歷史。
雖然李舜臣被高麗人吹噓的有點過分,但也確實非浪得虛名之輩,他率領的高麗艦隊,跟戚繼光率領的濱海艦隊,很是有一番精彩絕倫的對決。
高麗特有的龜船,也首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選邊站
六月十一日,高麗戰場爆發了一場大海戰。
交戰雙方正是戚繼光率領的濱海艦隊,跟李舜臣率領的高麗艦隊,雙方在漢城附近海域打了一場遭遇戰。
這是遊戲世界有史以來最激烈,也是最慘烈的一場大海戰。
兩支頂級艦隊在海上交戰三天三夜,傷亡慘重,海水都被染成紅色,誰也不願主動撤離。大夏濱海艦隊是要挺進漢城,配合陸地部隊圍攻漢城。
高麗艦隊更是沒有撤退的理由,因為它的身後就是高麗最後的希望。
最終濱海艦隊仰仗魔動力潛艇,一舉擊沉高麗艦隊引以為榮的主力龜甲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