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宜堅守,不可輕出,主張引朔方軍北取范陽,覆叛軍巢穴,促使叛軍內部潰散。
但是宰相楊國忠卻懷疑哥舒翰意在謀己,便對唐玄宗說道:“哥舒翰按兵不動,會坐失良機。”
玄宗輕信讒言,對郭、李之謀置之不理,連續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戰。
哥舒翰被逼無奈,撫膺慟哭。
有封常清、高仙芝被斬的前車之鑑,哥舒翰被迫於六月初四領兵出關,初七,在靈寶西原與崔乾佑部相遇。
靈寶南面靠山,北臨黃河,中間是一條七十里長的狹窄山道。崔乾佑預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於初八領兵與唐軍決戰。
唐軍以王思禮等率精兵五萬在前,龐忠等率十萬大軍繼後,另派三萬人在黃河北岸高處擊鼓助攻。
兩軍相交,唐軍見叛軍陣勢不整,偃旗欲逃,便長驅直進,結果被誘進隘路。叛軍伏兵突起,從山上投下滾木檑石,唐軍士卒擁擠於隘道,難以展開,死傷甚眾。
哥舒翰急令氈車在前面衝擊,企圖開啟一條進路,但被叛軍用縱火焚燒的草車堵塞不得前進。唐軍被煙焰迷目,看不清目標,以為叛軍在濃煙中,便亂髮弩箭,直到日落矢盡,才知中計。
這時,崔乾佑命同羅精騎從南面山谷迂迴到官軍背後殺出,唐軍前後受擊,亂作一團,有的棄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擠入黃河淹死,絕望的號叫聲驚天駭地,一片慘狀。
唐後軍見前軍大敗,不戰自潰。黃河北岸的唐軍見勢不利,也紛紛潰散。近二十萬唐軍,逃回潼關的只有八千餘人。
初九,崔乾佑攻佔潼關。
哥舒翰被部下脅迫,投降安祿山。
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上伏擊戰的典型戰例,唐玄宗錯誤估計形勢,拒絕採取據守險要、持久疲敵、伺機出擊的方針,過早地出關反攻,結果造成人地兩失,使平叛戰爭急轉直下。
崔乾佑潛鋒蓄銳,誘唐軍棄險出戰,會戰時又偃旗欲遁,誘唐軍進入伏擊區,因而取得大勝。
得知潼關失守,長安一陣混亂,百官中上朝的不過一兩個人,唐玄宗到勤政樓頒下制書說要親征,眾人都不信。
最終,唐玄宗帶著貴妃姐妹、皇子、皇孫、公主、妃子、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和近侍從延秋門出逃,在禁衛六軍護衛下往蜀地逃去。
再之後就是馬嵬驛兵變。
潼關之戰是安之之亂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潼關若在,歐陽朔有九成以上的把握打贏這場戰役。潼關若失,那樂子可就大了。
…………
長安城外,歐陽朔跟鳳囚凰匯合,耳邊傳來一陣陣戰役公告。
“戰役公告:安史之亂共八位領主參與,總兵力四十五萬。唐朝陣營共兩位領主,總兵力十五萬萬;安祿山陣營共六位領主,總兵力三十萬。”
……
“戰役公告:唐朝陣營因為兵力弱於安祿山陣營一方,根據戰役規則,唐朝陣營自動獲得部隊防禦提升50%的增益加成。”
……
因為唐朝陣營兵力只有安祿山陣營的一半,此次增益加成非常可觀。
“戰役公告:根據爵位和功勳值檢測結果,唐朝陣營異人代表為豈曰無衣,王爵。安祿山陣營異人代表為帝塵,一等侯爵。”
……
雖然得到【功勳符】,帝塵距離公爵應該還差一點,就是不知道戰役結束,帝塵能否晉升為公爵。
真要那樣的話,中國區很快就會誕生第二個王朝。
歐陽朔按下心思,照例先找到軍需官登記,繼而問起當前戰事進展,“敢問將軍,眼下叛軍打到何處,潼關是否還在?”
“啟稟兩位大人,日前潼關已失,西京混亂,兩位大人率軍來援,正當其時。”軍需官的回答,讓歐陽朔跟鳳囚凰心中哇涼。
鳳囚凰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糟糕,這次我們真是要敗給帝塵他們了。穩妥起見,還是趕緊率部逃進深山,捱到戰役結束吧。”
聽到這話,歐陽朔還沒說什麼,軍需官的表情已是大變。
歐陽朔衝軍需官微微一笑,道:“將軍無需擔心,我等既然來援,就不會半途而廢,替我轉告宮裡,本王稍後就進宮覲見陛下。”
“諾!”
軍需官臉色稍霽,轉身離去。
見鳳囚凰疑惑不解,歐陽朔笑著說道:“走,去營帳相商。”
蓋亞推演的戰役時間節點,確實有些出乎歐陽朔的預料。不錯,歷史上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