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錦防線是用什麼打造的?
銀子啊!
幾乎是一寸土地一寸銀了,白銀開道,金錢鑄壘,大明朝每年的國庫收入都不夠填的。
就是這道防線拖垮了大明朝的財政,導致財政破產,導致三餉不停的加呀加,無數的自耕農走投無路,最後揭竿而起。
而拖垮明末財政的關寧錦防線又起到了什麼作用?並沒有!
後金一而再,再而三的繞道這條防線,直取北京,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崇禎看著一臉正氣的帝師孫承宗,嘆了口氣,這是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
孫承宗規規矩矩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禮後,啟稟道,“陛下,如今天降大旱,災禍四起,臣聽聞建虜那邊早就已經人困糧缺了,臣恐生變,陛下不得不防。”
頓了頓,他終於說出了目的,“臣懇請陛下撥白銀900萬兩,用來加固關寧錦防線,以安定邊境。”
崇禎不置可否。
只是淡淡問道,“愛卿一張口就是900萬兩,可知我大明國一年的田賦收入是多少?只怕還沒900萬的一半吧?”
孫承宗氣定神閒,“陛下最近誅逆臣,收商稅,內帑錢財早就溢滿了吧?以其讓這些銀兩蒙塵,不如用以修築堡壘,抵禦外患。”
“呵呵~”
崇禎冷笑道,“孫愛卿,朕再且問你一句,朕所得之銀兩全部都用來購買了糧食,以賑濟西北流民,何來蒙塵之說?”
孫承宗沉默了會兒,然後突然重重跪下,“陛下,西北流民不過是疥瘡之患,待到熬過今年冬天,明年雨水下來了,自然會豐收的,流民也就散了。”
“可是建虜卻是我朝心腹大患吶!八旗之兵何止十萬?且個個悍不畏死,驍勇善戰,如果讓他們突破了關寧錦防線,鐵騎長驅直入,那就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了,望陛下三思。”
說完,他還不忘重重磕了幾個頭,直把額頭都磕破了。
孫承宗確實真心為國,可惜……
他不知道今年的大旱後,什麼冰雹、水災、鼠疫即將輪番上陣,將這大明國虐了個千瘡百孔。
如今還只是疥瘡之患的流民,從第二年開始便演變成了席捲全國的大規模民變。
崇禎站起身來,緩緩渡到了孫承宗身邊,嘆了口氣。
“孫卿有護國之志,可是卻沒有救國之能,孫卿就敢肯定明年西北一會會下雨,而不是下冰雹啥的?”
孫承宗一臉懵逼。
崇禎繼續說道,“孫卿就一定覺得關寧錦防線擋的住建虜?他們不會繞道蒙古?”
孫承宗若有所思。
崇禎閉上眼睛,努力回憶著以前從電腦上看的一些歷史知識,然後又用上了演講與口才。
“建虜雖號稱騎兵十萬,其實也就只有四萬騎兵,其餘都是步兵而已,為了對付這麼點敵人,我們卻要花費國庫的全部收入來填這漫長的遼東線。”
“然後任憑流民肆虐,無糧賑民,也沒有錢調兵,這才是真正的國家災難啊!”
孫承宗直勾勾看著崇禎說道。
“大範圍的民變,臣沒有看見,臣只看見建虜的虎視眈眈,哪怕只有四萬騎兵,可是那是重騎兵啊,而且極為驍勇善戰,不靠著這條防線守著還能怎麼辦?”
崇禎沉默片刻。
他突然說道,“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死守遼東?不如放棄遼東,後金要就給他們唄!”
石破天驚的話,驚的孫承宗差點一跟頭載倒在地,他錯愕的看著崇禎。
崇禎沉默了會兒。
一字一頓道,“以其和後金在遼東拼個你死我活,不如花錢議和。”
崇禎接著又說道,“如今王朝積弊,內有黨爭之禍,外有後金、和倭寇虎視眈眈。”
“而且我大明朝即將面臨十幾年的天降之災,到時候糧食欠收,生靈塗炭,百姓十不存一,流民橫掃天下,而我們又要多線開戰,無論的財政還是兵力都吃不消。”
“以其花大量的白銀保遼東,不如花錢議和,建虜所求不就是為了錢和糧?我們先給他們。”
“然後由朝廷出面,以關寧鐵騎為基礎,組建強大的新騎兵,令騎兵遊擊機動作戰,既可以威懾建虜,又能平定流民之禍,然後我們就能安心救災,變革律法,積蓄力量,順便對抗倭寇。”
“一切等躲過了這十幾年的天災再說,到時候我大明軍必然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介面前。”
孫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