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確實能夠在朝鮮朝中得到極大的助力!
兩人商議已定,第二日一早,毛文龍便帶著王一寧前往成均館拜訪李彥迪。
朝鮮的成均館,與大明的國子監差不多,明朝大多的官員便是出自成均館,而李彥迪便是這成均館之中的祭酒,在國子監之中聲望極高。
聽到天朝上國派出天使前來拜謁祭酒,成均館的儒生紛紛翹首張望,但見到毛文龍一身軍服,一眾儒生便都有些失望。
無論是在明朝還是在朝鮮國,武官的地位都是極其的卑微,甚至到了被文士鄙夷的地步。
一個七品的文臣,甚至都可以對二品的武官大員吆五喝六,頤指氣使。
重文輕武,在這個時期已經達到了極致,這或許也是明朝和朝鮮軍事力量極為薄弱的重要原因。
李彥迪聽聞天朝使者來訪,也是受寵若驚,急忙出門迎接,見毛文龍是一身武官打扮,頓時便冷淡了許多,只是拱手道:“天朝上使前來拜訪老朽,讓老朽受寵若驚!請裡面坐。”
毛文龍和王一寧兩人入內,卻見到一名官員和幾位文士正在館中的涼亭處飲酒賦詩,四周一些儒生很是崇敬的侍立在涼亭外,不時傳出一陣陣叫好之聲。
張彥迪見到毛文龍是武官,心中早就生出了輕慢之心,而張彥迪身後的幾位儒士,更是沒有將毛文龍這樣一個武官放在眼裡,見毛文龍看著涼亭處鬥詩,於是便有些挑釁的說道:“天使大人來得正好,今日正是我們成均館鬥詩的日子,不如天使隨我等一起前去觀看一番,如何?”
“我等聽聞天朝上邦文風昌盛,詩文錦簇,卻是未有見過天朝詩人,也不知天朝的詩人,是何等英姿,不過,我成均館中倒是有幾位賢才,對於詩文之道也是頗有建樹,今日也讓天使見見,我朝鮮國文人的風采!”
毛文龍也感受到了張彥迪等人的輕視之心,此時也有心想要給這些人一個下馬威,於是便應承道:“本將對於詩詞一道也極為喜愛,今日倒是有幸可以見識見識朝鮮國之中的文人才子。”
毛文龍剛一落座,一名大北派的文士便吟詩一首道:“鳴梁烽火徹天紅,驚有神兵出峽中。一戰歡呼敗大敵,忠武應自銘奇功。”
這首詩是讚美鳴梁海戰的,這忠武公,就是李舜臣。
這名文士這時候作出這樣一首詩,意思毛文龍倒是也清楚,這是將驅逐日本侵略的功勞,全部歸到了鳴梁海戰和李舜臣的身上。
這人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壬辰倭亂’是我們朝鮮自己平定的,你們明朝也就是幫了個小忙。
所以你們明朝對我們朝鮮沒有什麼大恩大德。
然而事實呢?
鳴梁海戰確實是一場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但是這一戰,並沒有讓日本海軍受到多大的創傷,據史料記載,當時日本只是被擊毀了三十餘艘戰船,對於擁有數百艘戰船的日本來說,這樣的傷亡根本沒有什麼大礙。
真正打敗日本,將日本打的元氣大傷不得不退出朝鮮半島的,是明朝李如松組織的露梁海戰!
李如松率領的八百明朝戰船在露梁海峽成功伏擊了日本國的五百餘艘戰船,以絕對的優勢將日本海軍幾乎打了一個全軍覆沒!
而當時朝鮮能夠派出的水軍有多少船隻呢?
除了一艘讓朝鮮人引以為傲的龜甲船之外,就只有十幾艘戰船!
連輔助都算不上,頂多也就是一個打醬油的。
就這樣,朝鮮的這幫儒生還敢在這自吹自擂?
“天使大人,你以為這首詩如何?”坐在毛文龍身旁的李彥迪淡笑著轉頭問毛文龍道。
毛文龍不屑的一笑,冷笑道:“這首詩,不過只是泛泛之作,本將也沒什麼可以評價的。不過我有一首詩要贈送給這位才子。”
那名吟詩的文士眉頭微皺,很是不服氣的問道:“哦?天使有何指教?天使這樣的軍中之人,難道也懂詩詞歌賦?”
毛文龍也不跟這個人廢話,自顧自的站起身吟詩道: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細雨溼,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雲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這首詩是王維的《酌酒與裴迪》,因為這首詩的寓意和意境都只是一般,所以在後世流傳也不廣,至於在明朝時期朝鮮這個到處都是文盲的時代,更是所知者甚少了。
詩文是沒聽過,但是在場的文人儒生卻都聽懂了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