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真人點頭,說道:“這民間有拳諺雲:教打不教步,教步打死老師傅。蓋是因步法乃是一人之動靜侵奪之機,進退騰挪之妙。故而善步者,能有無名之功,雖不見玄機,卻將生死斂於步法之內,且不論是輕盈靈活的,笨重力大的,也都要盡落於空處,更甚者,便連招數也都發不出來,什麼拳什麼腿,什麼刀槍劍戟,也都要被封住門戶,只剩下憋屈在懷。所以,這精義,單獨將步法拿出來,卻是很有道理的。手、眼、身、法、步固是一道說的,但卻雲泥之別。”
谷玉金說道:“這初境,是講的初學之人,首要將身體各處活動開,讓自己變得靈活、柔韌,手、眼配合,要眼到、手到,這是習武之人最為基礎的功夫。再一個就是要熟悉各種兵器,長的、短的、帶尖的帶刃的,刀槍劍戟要熟,各種奇門的、怪誕的兵器也要熟……熟了這些,便能知百兵之性。”
葛真人道:“那牆壁上好像未說要識百兵之性。”
谷玉金說道:“夫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武者,亦死生之爭,存亡之擇,不可不慎也。將軍打仗,這是大武,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武林中人,搏鬥拼殺,是小武,一樣是爭的生死,二者皆出同理。為將之人,需要知兵、知己、知敵,要能察天時之變化,知六氣之晦明,備時而待,能明白地形的重要,各種山谷關隘的妙處,也都存乎一心,將自己置於最有利的位置。有了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戰而勝之。為何要識百兵之性?自然是要知己知彼,知己知彼則百戰不殆。而識百兵之性,是一由廣博而一,又復由一而博的過程。
“其一,由博而一時,對拳腳、兵器都不瞭解,所以需要多學、多見,才能熟悉各自的性質。然後見識多了,便能知道這世間的拳腳,歸根到底,都脫不開人這一藩籬,故也不過是兩條胳膊兩條腿,一個腦袋一張嘴。一切的變化,也都在這裡,這便是一個定數。兵器各有用法,是因為各有形狀,將用法、形狀建立聯絡,形成應對,這便是一,此其二。而後能從心所欲而不逾矩,見到了一樣未見過的拳腳,也能一眼看出其根底。見了一樣未見過的兵器,也一眼就從其形制,知曉其用法、特點,此其三也。這樣的道理,卻是放眼四海皆准的,不獨於武學。”
這一番話,卻是讓葛真人咂摸了許久,才說道:“哈哈哈,好小子。這不過一個初境,呂方仙人也寫的簡單,不過寥寥數句,卻讓你分出了一個一二三,憑白多了一些玄虛。這博而一,一而博,豈非正是那守靜歸墟,見萬物之根性,復而常明的道理?天地萬物返三、三返二、二返一、一返道。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返見的是先天之性命,一生見的是萬物之演化,天地的妙理都自這其中出,這武學也在天地之間,自然也要遵循這一天地之理。”
心中更是驚歎谷玉金的靈秀,暗道:“這孩子,能於無意之間,說出這樣一番見識,著實是不凡。當真是天生修道的坯子,造化鍾靈秀啊,天地間的靈秀都落在了這樣一個人兒身上。”驚歎之餘,便即有了一些別樣的心思,“這樣的美玉,若是這般錯過了,卻是可惜。也不知我葛猴子這一身道法,傳之於他,未來是怎樣的光景。”
這樣的念頭一出,心頭便似雜草叢生,難以抑制。
一念想著:“也不急,一會兒等他講完了,看看這武學六境,還能說出些什麼來。”
一念又想:“昔年我偶然得了這一身法門,初起就遵了約定,立下誓言,定幫法門主人擇一傳人,不教法門從我這裡斷絕。想不到今日,就要全了這一段緣法……以後再無此約束,卻是渾身一身輕了。這麼多年走南闖北,卻又要分心去找一些傳承之人,卻難暢意。”
眸中隱了一些笑意,葛真人又問:“這二境又作何解?那些雜耍、把式我也是見過不少的,徒手裂石,確實是厲害。呂方真人為何又說是謬呢?”
谷玉金閉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氣。這“二”於此世之人,或者印象不深,可對他而言,卻無疑是鞭辟入裡、入木三分的妙言——只是種種現象,他在網路之上見的多了。各路的“大師”或真或假,一上手無一例外原形畢露,究其原因,也都在這一“二”境之中。
呂方可謂是將這一個道理講透徹了……
谷玉金嘆息一聲,說:“有了初境,二境便在於用,能將初境之藝業盡數發揮,而不是臨敵的時候,盡數忘了,見旁人動手,不知如何應對,再一著急,便成了本能廝打,變成了一通王八拳。這不是因為技藝不嫻熟,而是缺乏了心。無論是過於緊張、慌亂,還是因為反應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