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萬歲!”
眾臣恭敬施禮。
“眾卿平身!”張無忌看著臺下的眾臣,“誰有本奏?”
“臣有本奏!”李善長迫不及待的站了出來。
“皇上,如今百廢待興,朝廷急缺人才,正是重開科舉的時候,微臣建議,舉行科舉,招納賢才,刻不容緩!”
“臣等附議!”楊逍、劉伯溫等也是十分認同李善長的觀點,如今朝中的大多是打仗的猛將和元帥,要說文臣,還真是少得可憐。
張無忌也是點頭,“愛卿言之有理,不過朕對於科舉的具體事宜有些模糊,倒不如愛卿為朕講解一番?”
這實在不怪張無忌,當初學習科舉取士時,就是死記硬背,主要是一層層的關係太複雜了!
“臣遵旨!”李善長也沒有推脫,具體的講解起來了科舉的過程,劉伯溫和宋濂則是在一旁補充。
科舉共分為四大步: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參加院試的叫童生,成績一共分為六等,只有取得前兩等的才叫秀才,只有秀才可以參加下一輪考試。
接下來就是鄉試,這個鄉試可不是在鄉鎮考試,而是省級統考。
正常來說,只錄取前30名,取得此名次,才能獲得舉人稱號。
然,舉人並不是終點,還有地獄級的考驗等待著他們——會試!
全國只取前100名,取得名次的考生會獲得一個稱號——貢生。
只有取得前20名的貢生,才叫進士。
而進士並不是終點,他們還要經歷最後一道考驗——殿試。
這最後一道關卡有皇帝親自把關,由皇帝提問,考生作答。
皇帝會根據考生的表現,評定成績,共分為三甲。
一甲三人,狀元、榜眼、探花,這三人的學術稱號是進士及第。
二甲若干,賜進士出身。
三甲若干,賜同進士出身。
一切有皇帝裁定。
鄉試第一叫解元,會試第一叫會元,殿試第一叫狀元。
能夠連續取得解元、會元、狀元的,便叫作連中三元!這也是士子的最高理想!
同時,這個科舉也不是隨時都可以考的,鄉試三年一次,透過後,次年才能赴京趕考。
張無忌聽的整個人都有些暈乎,這不聽不知道,這細想之下,古代當個官可真難!
旁的不說,就單單那個秀才,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看在是開過第一次科舉的份上,張無忌也是下令,“這是咱們第一次科舉,當給予這些讀書人一些方便,這樣,鄉試人數提升到一百人,會試四百人,殿試嘛,就二百人!”
“李善長!”
“微臣在!”
“根據各地考生的遠近,合理規劃赴京時間,要給士子們留下足夠的赴京趕考時間!”
“切記,這是咱們大明第一次科舉!”
“朕!”
“不希望出現任何差錯!”
說話之間,張無忌語氣也是變得威嚴不可置疑,他知道,李善長這傢伙有很多小把戲,他也不介意這些,但是若是在這次的科舉上耍他的那些小手段,就不要怪他張無忌無情了!
“臣,遵旨!”李善長身體猛地一顫,彷彿被張無忌看穿了心思一般,他的確是打算如此,利用這次科舉,招收門生,在朝廷上建立自己的黨羽,為自己擴大權勢。
但是張無忌可不慣著他!
若是他真的不識好歹,那也不差這一個李善長!
“退朝!”
“恭送皇上!”
這一次早朝可是把朱元璋等一眾武將累得不行,都是一群文官在那裡支支吾吾,煩得很!
一聽下了朝,朱元璋可謂是馬不停蹄的就想回家,又餓又困,受不了啊!
“吳國公留步!”
朱元璋歡快的步伐猛地一頓,僵硬的回頭道,“咋,咋了?”
“皇上吩咐咱家,讓您過去一趟,其餘的咱家可就不知道了!”
太監的態度極好,知道這是和皇帝打天下的兄弟,自己只不過是新上任的太監,可不敢耍橫!
“哦!”朱元璋無奈的收回步伐,轉身便是跟著太監去了後殿。
此時的張無忌也是早就換成了普通的衣物,可不是張無忌故作低調,實在是皇上的龍袍,看著威風,實際上一點都不好受,還不如平常的這些衣服呢。
朱元璋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