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四月,孝賢皇后喪期已經滿了百日,後宮不可一日無主,皇帝先問過太后的意思,太后自然提了如懿一嘴,皇帝也是樂意,這幾月來,如懿忙前忙後,對於孝賢皇后的身後事,盡心盡力,還要準備著和敬公主婚嫁大事。
就算如此,她還是讓眾嬪妃滿意,以身作則,上行下效,宮中人人都說皇貴妃性情溫和,賢良淑德,皇帝心裡本來就心存愧疚,愈發想要彌補如懿。
所以這一日他去了翊坤宮,如懿還在折金元寶,又一邊交代相關事宜,寧靜祥和的模樣,皇帝看著,很有一個皇后的氣勢,他一直知道,自己的眼光不會差,當年要不是景仁宮出了事,想來也不會有現在的局面。
如懿一定會是一位很好的皇后。
“皇上來了,快上茶。”
如懿餘光看到皇帝,歪打正著了,孝賢皇后百日,還有一場祭拜,想著多折些元寶,燒給她,省得在下面無錢享用。
如懿正要行禮,皇帝攔住了她,並讓下人都退了出去。
“皇上,怎麼了?”
如懿溫婉可人,連日來的疲憊之色,遮掩不住,皇帝知道她受累了。
“後宮不可一日無主,朕屬意你,太后也屬意你,朕也希望,百年之後,你我能死同穴。”
“皇上要聽真話還是假話?”
聽到這個訊息,如懿並沒有表現出什麼欣喜之色,面色反而平靜下來。
“真話又如何,假話又如何?”
“因著姑母的緣故,臣妾是不想坐上那個位置的,做了皇后,便有皇后的責任,許多事情就不能做了,臣妾不願被束縛在上面。可是隻有皇后,才能與皇上死同穴,臣妾有些貪心,故而也想試一試。
何況臣妾答應過皇上,只要皇上需要,臣妾自當盡力。”
如懿表明,皇后我真不願意當,但是為了皇上,她願意,一切都是為了皇上。
如懿真情流露,皇帝忍不住將人抱住。
“如懿,你放心,朕不是皇阿瑪,你也不是你姑母,朕不會辜負你的。”
“有皇上這句話,臣妾便什麼也不怕了。只是皇后娘娘崩逝,臣妾哀思,希望能為皇后娘娘守喪三年。和敬公主的婚期耽誤不得,後宮中人,只有臣妾了無牽掛,除了臣妾,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還請皇上允准。”
如懿可憐兮兮的模樣,讓皇帝大為動容,皇后啊皇后,你這般算計如懿,可曾對得起如懿對你的一片真心。
“朕答應你,你皇貴妃的冊封禮先安排上,等到了日子,再行皇后的冊封禮,朕不會委屈了你。”
“臣妾多謝皇上體諒。”
這樣懂事的人,皇帝怎麼能夠不寵愛,他們也不會如孝賢皇后死前所說,如懿不會做出忤逆自己的事情,更不會有悲慘的結局。
皇帝想給心愛之人一切尊榮,七月初一日,皇帝正式下詔宣示如懿為繼任皇后。
按照如懿的意思,守喪三年,皇帝參考明太祖李淑妃、郭寧妃相繼攝六宮事,順治十三年清世祖福臨冊封董鄂妃為皇貴妃時曾頒詔天下、“典至崇重”,先為如懿創設了“皇貴妃攝六宮事”這一頭銜,賜予皇貴妃接受中宮箋表、頒詔天下的尊榮,令冊封禮畢上御太和殿受賀。
頒詔天下,嗣後遇三大節,及慶賀大典。三品以上大臣官員、進箋慶賀”;箋表是外臣每逢年節慶典進給皇后的賀文,有固定的格式,自誕生以來就是皇后專屬的權利。
“賀箋授之,此半皇后矣。”
因為後宮女眷一般不能為外界所知,只有皇后作為國母可以接受外臣的賀表,詔告天下。在此之前,僅有宋仁宗貴妃張氏(即溫成皇后)和清世祖順治的皇貴妃董鄂氏兩位妃嬪以非皇后的身份在冊封禮後接受臣子賀表。
而自明朝皇貴妃這一位分誕生以來,僅有董鄂妃和如懿兩位皇貴妃享有頒詔天下的尊榮 。皇帝又令貴妃、妃、嬪、王妃公主命婦等都在冊封禮後給皇貴妃行禮 ,確立了皇貴妃作為內外命婦之首的地位。
通常情況下,皇貴妃屬於嬪妃的一階,因此貴妃等無需向皇貴妃行禮,內庭嬪妃向皇貴妃行禮,這在清代尚屬首次。
等孝賢皇后百日一過,皇帝命大學士來保為正使,禮部尚書海望為副使,持節、冊封嫻貴妃那拉氏為皇貴妃攝六宮事。
朕惟基化必資於內治,宮廷之模範當崇;從宜適協於成規,名位之優隆惟允。稽徽章而具在,重慈命之欽承。
諮爾嫻貴妃那拉氏:早毓名門,素嫻內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