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除了陳敬雲之外,隨行的其他人員卻都是興高采烈地,這一次蘇南戰事結束後,國民軍的很多人都是升了職,就算暫時沒升職的也是受到了嘉獎之類的,總之好處人人都有份,哪怕是普通士兵們也得到了加發的餉銀,讓他們在年關將至之際給家人匯去
由於是在海上,沒有作戰任務啊什麼的,搭船的國民軍陸軍軍官們或多或少都是放鬆了自己,除了部分暈船的倒黴蛋外,很多人都喝酒啊,在甲板上釣魚啊什麼的,這日子應該是他們到達蘇南之後最為瀟灑的兩天了
由於船隊有著無線電報,在陳敬雲預定到達的福州碼頭裡,此時已經是擠滿了眾多人,比當初陳敬雲乘坐火車專列抵達上海時人數多,當時去上海火車站看他的人多的是好奇,而福州乃是國民軍的大本營,他陳敬雲起家的地方,不但他陳敬雲本是福州人,就連國民軍的的眾多高層都是福州人所以福州的民眾對國民軍是最為擁護的得知陳敬雲要南返之際,而且還是在蘇南獲得了重大勝利的情況,想去親眼看看那個帶領閩浙子弟兵擊敗北洋軍的陳敬雲
國民軍宣傳部門控制下的閩浙兩省輿論可國內其他報紙可不一樣,其他地方都是亂七八糟的,嗯也就是保持了所謂的言論自由,哪怕是北洋控制下的北京都敢公開罵袁世凱賣國但是閩浙兩省內基本一股腦的偏向了國民軍,國民軍建立的報業審查制度和大量的官辦報紙有效的控制了輿論方向,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免不了報喜不報憂,反正警衛師損失慘重的事報紙上就沒提過,報紙上而是天天充斥著國民軍取得大勝的訊息,在國民軍奪取南京之後,國民軍宣傳部是把輿論引導為國民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擊敗了北洋軍,殲滅來了馮國璋的主力等等,這些訊息或多或少都經過了誇張報道,而國民軍控制下的民眾也只能知道這些訊息,而一廂情願的認定國民軍在蘇南地區勢如破竹,把近兩個月的國民軍苦戰想象成了不費吹灰之力就擊敗了北洋軍
而國社黨為了進一步擴大國社黨的勢力都和陳敬雲的個人威望,宣傳這些大勝的時候幾乎全都提到了國社黨和陳敬雲,說國民軍之所以有大勝,那是因為有著陳敬雲的領導,因為有著國社黨的重要作用隨後是激進的提出口號:只有陳敬雲才能救中國,只有國社黨才能復興華夏
如此大批次的神話宣傳下,國社黨的勢力進一步擴大,就連福州中學等其他學校的諸多學子宣誓加入國社黨當中來,而陳敬雲是進一步擴大了個人影響,成為那些熱血年輕人心中的精神偶像除了這些年輕人外,就連那些老成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在鋪天蓋地的宣傳和國民軍在蘇南地區的軍事勝利面前也慢慢的接受類似的觀念,雖然他們不太認同那個類似瘋子組織一般的國社黨會是中國復興的唯一選擇,但是陳敬雲帶領的國民軍取得了勝利卻是事實,而陳敬雲統治下的閩浙兩省民眾能夠獲得安定平穩生活也是給予了他們重要的依據,君不見其他省份的民眾還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呢,臨近的江西已經有不少人為了躲避李鈞烈的眾多課稅而開始逃離家園,翻山越嶺進入福建或者南方的國民軍控制下的廣東東部就連安徽以及江蘇的部分民眾,尤其是有資本的地主工商階層也開始往上海、杭州前移,雖然主要是為了避免後續可能爆發的戰爭,但是他們那裡不去偏偏去國民軍的控制區就已經證明了國民軍控制的吸引力
如此情況下,加上家中年輕一代整天口中都掛著國社黨和陳敬雲,慢慢也接受了陳敬雲,認為陳敬雲是有能力保證閩浙兩省民眾的生活穩定的,至於救中國和復興華夏之類的話題太大,他們還得慢慢觀望
福州狹小的碼頭此刻已經擁擠了至少數千人,之所以人數沒有進一步那是因為國民軍控制了周邊,嚴格限制人數,同時也進行嚴密的檢查,免的有人行刺之類的
船頭上,看著碼頭人頭擁擠的場面,陳敬雲心中的感覺也不由自己的脫離了實際,對著身邊的於世峰道:“看,這是屬於我們的時代”
第一卷 第二百六十三章 閒扯一二
已經越來越想演說政治家的陳敬雲不失時機的在碼頭臨時發表了一段演講,所用的話語和口號比以往的更激進,更能鼓動人心,著重宣揚了民族主義優越論和優秀民族的生存權,換句話說就是華夏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而一個最優秀的民族自然應該擁有相匹配的生存權,而不是現在的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狀態。而要取得生存權的首先條件那就是華夏復興,而華夏復興的前提那就是國社黨統一中國,而國社黨統一中國的前提那就是由陳敬雲所帶領。
除開那些毫無意義的廢話外,再刨除掉所謂的民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