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自身的火炮在戰鬥中損失不大;加上國民軍在戰勝北洋軍後又繳獲了相當多的北洋軍火炮;所以就導致國民軍現在擁有的火炮數量比起戰前來要多出了很多。再者有著國民軍和北洋軍之間的武器具有很大的相通xìng;不管是步槍中的88式;漢陽造還是麥德森輕機槍雙方都大量裝備;其中的炮兵力量更是如此。
大家所裝備的都是差不多的火炮;連口徑都是統一標準;包括了德國克虜伯火炮;rì造火炮等;就連國民軍從美國購進的火炮也是和克虜伯以及rì造火炮差不多的;所以說雙方在繳獲了對方的火炮後一半都是用上。
這樣就導致了很多國民軍前線部隊在繳獲了北洋軍的火炮後;就直接編入了炮兵部隊補充損失。
除了新建這兩個師外;國民軍還繼續組建混成旅;而且組建混成旅的模式依舊延續以前的例子;那就是直接從其他部隊中成建制的抽調部隊組建混成旅;而原部隊的缺額則是由新兵補充;現在一下子就擴編五個混成旅的話雖然會影響到前線部隊的戰鬥力;但是為了擴編更多的部隊;這種損失陳敬雲認為是可以承受的。
只是部隊雖然大規模擴編了;但是部隊的戰鬥力也在慢慢下降;尤其是重武器的分散讓國民軍主力師的炮兵團都是開始缺少火炮了。
縱然現在國民軍的火炮數量比戰前總量上增加了幾十門;但是擴編部隊的步子跨的太大;就造成了和北洋軍類似的情況;那就是各部隊的平均火炮數量在下降。以第三師為例子;原本是滿編的三十六門火炮;然而在廣州的時候就被抽調了兩個炮兵連到第一混成旅;到了蘇南好不容易補充了一個炮兵連後;但是不久又是被抽調了走了兩個炮兵連到第十八混成旅;導致第三師在渡江之前就只有兩個營總數二十四門的火炮;後續在泰州也繳獲了幾門火炮;但是一直沒能恢復到完整編制。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第二師、第七師、jǐng衛師;這三支部隊都在前段時間被抽調走了至少兩個炮兵連用於支援混成旅的擴編;這樣就導致了國民軍的部分主力師炮兵力量正在萎縮;從滿編的三十六門下降到只有兩個營二十四門左右。
而這一次雖然得到了不少火炮的戰利品;但是又因為第二十師、第二十一師以及五個混成旅的擴編;使得這敘炮也不能夠全部補充到原有的主力師當中。
所以說現在的國民軍總兵力雖然大幅度增加;火炮數量也在增加;但是平均炮火水平卻在下降。
當然了;這樣的情況不但出現在國民軍當中;北洋軍裡也同樣如此;甚至更嚴重一些;要知道北洋軍前後可已經是損失了至少上百門的火炮;雖然透過大量的外購補充了一部分的損失但是也無法做到讓前線部隊滿編的;那些新成立的混成旅一個炮兵連都很難補充上。
陳敬雲要新建兩個師和五個混成旅;除了擴大國民軍的總兵力外;對於國民軍內部的將領來說;則是代表著更多的晉升機會;兩個師長和五個混成旅就是七個少將的位置;然後還有一大批團長、營長之類的中級軍官職位;這對於那些在前期戰事中立下了功勞的軍官們來說就是最好的晉升位置了。
而隨著國民軍的編制擴大;陳敬雲也是透出了口風還會新成立兩個軍指揮部;而這代表著什麼;這就是代表著國民軍中會多出兩個中將軍長的位置;這種位置那些少將師長們可是個個都翹首以盼呢。
而陳敬雲也沒有讓他們久等;等參謀部把新組建兩個師;擴編五個混成旅的擴軍計劃下發給各將領的時候;陳敬雲就是當場宣佈了成立第七軍指揮部、第八軍指揮部的命令;並任命了原第三軍軍長林肇民中將為第七軍軍長;而第三軍軍長的職位將由在泰州戰役中立下功勞的徐離善接任;同時晉升為中將。第八軍軍長將由第六師師長李連陽擔任;同時晉升李連陽為中將。
“下一階段我軍的作戰方向是在蘇北、皖北、湖北、湖南等地區。為了更好的執行下一步作戰計劃;遵照總統之指示;參謀部已經制定計劃對各軍所轄部隊進行調整並給出作戰範圍”沈綱在陳敬雲的示意中;已經是走上了前臺宣讀著陳敬雲親自定下的最新命令。
這份命令除了下達各軍後續的作戰範圍內;也對各軍所轄的部隊做出了一輪調整;畢竟之前各軍所轄的部隊都是根據之前局勢所安排的;國民軍的軍級指揮部可不是固定編制;而是隨時變化的;比如第一軍在江北戰役中所轄的部隊一度高達四個師加兩個混成旅;甚至後續jǐng衛師、**騎兵團、**炮兵團也加入到了第一軍的序列之下;而同時的第三軍現在只轄了一個第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