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爆炸聲判斷敵軍的火力是基本功,說起來這事其實也很簡單的,重機槍和輕機槍以及步槍的聲音都是明顯不同,只要聽的多了,有了經驗基本上行就能夠判斷出來。而透過敵軍發射的炮彈進行判斷也大概如此,不同口徑的火炮爆炸威力自然是不同的。至於數量則是因為火炮的射速是有限的,所以大體上也能夠透過單位時間內己方遭受的炮彈數量而判定敵軍的火炮數量。
秦中尉雖然只是箇中尉,但是從軍時間不短了,從上軍校的那一天起,他就算是現役軍人了,軍校生的軍銜是特有的准尉,一般畢業後就會授予少尉的軍銜然後進入部隊中基層軍官職務,裝甲科、炮兵科、騎兵課、步兵科這四大類的畢業生一般擔任最基層的軍官職務,比如副排長。大概兩到三年後才會有下一輪的調動,表現優異的話就會被晉升為中尉繼續在野戰部隊中任職,而一般都是中尉排長。而到了這個地步後要想繼續往上升,那麼就需要運氣了,沒有響應的戰功是很難單純憑藉熬資歷就升上去的。
現今各國都是視軍官職業化為過軍事建設的重要標準,之前的陳敬雲在這一點上犯下了一個小小的錯誤,那就是軍官退役制度。在一戰時期,也就是國內剛統一那會,陳敬云為了擴大部隊的規模,為了能夠在戰時進行大範圍內的動員,除了實施士兵退役制度外,還施行了軍官退役制度。其中計程車兵退役制度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能夠為中國儲備大量的預備役士兵,但是軍官退役制度在施行過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首先了軍官的個人意願問題,這個年代在中國,如果說報名參軍只是為了能夠在服役兩三年後就退役進入工廠的話,那麼眾多年輕人報考軍校,並且在軍校裡學習了整整三年後才畢業進入部隊,為的可不是隻服役幾年後就退役的,絕大部分人都是把從軍當成了終生職業一直幹到老的。
但是當時陳敬云為了能夠儲備更多的預備役軍官,所以實施了軍官退役制度,限定了各級軍官的退役年齡。這種制度實施後,讓大批的基層軍官甚為不滿的同時也讓部隊的軍官質量下降不少。
這些軍官們可大多是都是打算一輩子從軍的,三十多歲就把這些中基層軍官轉入預備役的話基本上就是結束他們的職業生涯了。
同時由於大量的中基層軍官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就被迫轉入預備役,這就導致了基層軍官的年齡層次比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現役基層軍官的素質。
更關鍵的是這些退役軍官在轉入預備役後各種軍事素養下降的極快。一戰以及一戰以後,各種軍事理論以及軍事裝備發展迅速,必須時刻緊跟著才能不掉隊,而軍官轉入預備役後各種軍事素養下降的非常快,基本上過個兩三年就跟不上潮流了。
種種情況讓陳敬雲以及陸軍的大批高層重新審視軍官退役制度,最後還是決定提高了各級軍官的退役年齡。把少尉和中尉的退役年齡從三十歲提高到了四十歲,把上尉的退役年齡從三十五歲提高到四十五歲,少校則是提高到五十歲,中校則是五十五歲,上校是五十八歲。而少將則是六十歲,中將為六十五歲,上將為七十歲。
這裡頭的提高的主要是低階以及中級軍官的服役年齡,確保這些軍官的服役時間能夠達到二十年以上。
軍官退出現役後則是轉入預備役,並對較為年輕的軍官進行轉業安排,通常是按照軍銜的高地安排到各級政府部門,一部分則是警察部門,另外一部分則是分散安排到其他政府部門。
按照現行中國的軍官制度,這就可以讓各級的連長、營長這兩個最基層的位置上的保有最優秀的上尉、少校這兩個等級的軍官。當然了,由於軍官退役年齡降低,此外軍校每年都招收大量的軍校生補充,所以導致軍方內部軍官,尤其是基層軍官較多,不過軍方的解決辦法是很簡單的,那就是優秀者繼續在野戰部隊或者各級司令部服役,而略遜的軍官則是安排到地方守備隊或者乾脆在機關裡坐文書工作。
秦中尉畢業時成績只能算是一般,在副排的位置上足足傲了三年才晉升為中尉,然後在中尉這個軍銜上呆了足足七年之久!雖然歷任了多個職位,但是始終難以晉升到上尉,年齡已經是三十四歲的他如果這兩年內再沒有機遇的話,估計過多兩年就會被調任地方守備部隊任職,幹幾年後就退役了。
不管如何,算上讀軍校的時間,他從軍時間也有十幾年了,作為一個老資格的軍官,他自然是能夠輕易的分辨出日‘本炮擊的火力。
他能夠聽的清楚,旁邊的李上尉自然也是能夠聽得清楚,他李上尉說實話當軍官的時間並不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