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超過二十萬的原因,因為中國駐俄部隊並不擔任前線的主要作戰任務,比如在鄂木斯克方向中國的第七軍就是駐紮在卡拉欽斯克,而第六軍更是在新西伯利亞、貝爾加湖一帶,中國駐俄部隊已經是代替了俄羅斯國防軍維持國內治安和和平的力量了。
同時在新疆西部的哈沙克地區,由於俄羅斯國防軍兵力緊張,主力都集中部署在鄂木斯克方圓數百里內,所以南部廣闊的哈薩克地區就只能讓中國部隊應對了,只不過這一方向上蘇軍也沒有什麼主力部隊,左右不過幾個師而已,所以中國也只是在卡拉甘達部署了一個步兵師和一個獨立騎兵團而已。
總體來說,中國駐俄部隊的兵力雖然不少,但是對蘇作戰的話主力還是俄羅斯國防軍,中國駐俄部隊擔當的更多是次要戰線以及維護後方穩定的任務。
基於這種情況,所以蘇軍在今天凌晨時分在鄂木斯克發動的大規模進攻中,基本也都是和俄羅斯國防軍交戰,至於中國駐俄部隊只是在卡拉甘達地區和蘇軍進行了小規模交火而已。
然而儘管主要的作戰任何和中國駐俄部隊看似無關,但是這場戰爭實際上就是蘇俄和中國在打。
根本中俄在1921年簽訂的中俄共同防禦條約,已經明文確定不管是雙方不管任何一方遭到了進攻,那麼另外一方進行包括武力在內的協助,說白了就是軍事聯盟條約。俄羅斯共和國需要中國這個盟友來對抗蘇軍,而中國之所以扶持俄羅斯共和國,根本目的自然不是說為了保護遠東地區的俄羅斯人民又或者是中國人對社工黨有所厭惡,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需要一個分裂的俄國,就和辛亥時期的日‘本想要一個分裂的中國一樣,根本目的是相差不大的。
以中國周邊的環境而言,首位威脅絕對是和中國有著數千裡邊境線的俄羅斯,甚至連日‘本都只能算是第二威脅,一個統一了的橫跨了亞歐大陸的俄羅斯不管是帝俄還是蘇俄,對於歐洲諸國是一個龐大的威脅,對於東方的中國同樣是龐大的威脅,歷史上中蘇分道揚鞭之後,雙方在漫長的邊境線上陳兵數百萬,當年中國數百萬解放軍裡頭絕大部分力量都被迫用於北方防禦,甚至都預備打起來的時候放棄東北,北方等地區,退守黃江甚至長江以南,可想而知一個統一的俄國,尤其還是一個社工黨化的俄國對於中國有著多麼龐大的威脅。
至於日本呢,頂多算是第二威脅,如果說中國還是和歷史上一樣軍閥混戰數十年,那麼日‘本就足以成為中國覆滅的威脅,但是因為陳敬雲的出現,中國的軍閥混戰進行了數年後就已經是結束,重新統一的中國雖然距離真正的工業化依舊很遙遠,但是透過這十幾年的發展也算是建立起了初步的國防工業。這個階段的中國雖然民眾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實際上提高太多,但是對於單純的軍事力量而言卻是已經比前清時代強的太多,陸軍方面已經不比日‘本差多少。
說起來,日‘本和中國的發展模式極為相似,甚至是現狀也是極為相似,那都是屬於工業起步的國家,而且工業的重心也大多集中在國防工業上,對於普通的民生工業兩國的關注實際上都是不多的,中**用的坦克以及軍用卡車水平已經絲毫不落於列強下風,甚至在飛機領域上還領先於列強些許。然而在民用上呢,以美國為例子,汽車已經成為了家庭消費品大規模進入中產階層的家庭,然而在中國呢,汽車依舊是富豪的玩具,別說平民階層了,就算是那些富商階層也是大多買不起或者捨不得購買汽車的。不說汽車這種昂貴的工業化產品,哪怕是最普通的初級工業品肥皂,普通的低收入家庭或者農村也是用不起的。
雖然例子有些單一,但是這已經足以說明中國工業是不健全的,是片面的,自從前清時代的同治年間一直到光緒、宣統年再到陳敬雲統一中國的這些年裡,中國的工業發展一直都注重在國防工業上,普通的民生工業發展實在有限,而歷史上,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八十年代。
不管如何,中國已經建立了初步的國防工業是事實,而有了初步的國防工業後,憑藉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採用義務兵制度後維持一支數百萬人規模的陸軍並不是一件太過困難的事情。
這種情況下,日‘本實際上不足為慮,只要中國不處於歷史上的清末以及民國數十年混戰的那種情況,有著一個說得過去的統一政府,有著一支勉強能打的陸軍,那麼實際上日‘本的威脅就很有限,哪怕是二十年代之前的北洋政府都能夠打消日‘本大規模侵華的野心,也只有南京國民政府裡的光頭的控制力實在太差,把偌大的中國分割成一片一片,要不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