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是什麼好事情。
在陳敬雲看來,和美國商定關稅互惠的話,中國固然能夠重新獲得美國的大量市場,中國以往的生絲等出口商品就能夠為中國帶來大量的外匯,但是有利也有弊,中國也會因為向美國重新開放大量的市場,從而讓美國的諸多工業產品擠佔大量的國內市場。
而現在中國的國內情況已經和二十年前不一樣了,那個時候中國是需要透過出口來獲得寶貴的外匯,然後用這些外匯來換取外購的先進工業技術裝置甚至軍事裝備,在中國的早期經濟發展中,中美貿易給中國帶來的好處是非常大的,讓中國透過大量低階工而已產品和農業產品和礦石產品的出口賺取了足夠的外匯,並用這些外匯買回來了中國急需大量工業裝置,從而為中國的工業化立下了汗馬功勞。
為什麼過去的數十年裡中國和日‘本都那麼重視生絲的出口呢,因為這是他們少數幾種能夠大量出口並換取外匯的商品。
然而到了今天,中國的工業化大體已經完成,儘管技術上還不如西方這些有著百年底蘊的強國,但是好說好歹是可以造出來了,別說是低技術的輕工業產品了,就算是需要高技術的工業品也能夠製造出產,南京機械裝置公司生產的紡織機已經足以代替外國同類產品。誠心而論這些國產貨和德國貨,美國貨比起來效能上要略差一些,而價格也不會便宜太多,這種情況下一但重新降低關稅,就會讓國內這些企業陷入困境,這是陳敬雲所不願意看到的。
用句很不客氣的話說,除了糧食外,中國現在已經沒有太多需要進口的東西了!就算是有那也只會少數高技術產品,之類產品別人也不會輕易賣,就算賣中國也不會說需要太多。而其他的低技術產品中國幾乎都能生產,這些產品本來國內企業的競爭就已經夠大的了,如果還在外國產品的話,那麼就更讓國內企業難過了。
在1930年到1933年這幾年裡,由於主要大國貿易壁壘的存在,中國和日‘本、朝鮮、俄羅斯四國已經演變組建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體,這個相對獨立的經濟體幾乎能夠提供所有的產品和原料,同時又有著足夠的市場,能夠形成一個近乎完美的內迴圈。之所以說脫離了美國和歐洲後技術會不會降低,這倒不用太過擔心,中國和日‘本雖然都是後進國家,但是作為世界上少數工業國之一,這技術上雖然有些差距,但是這些差距主要體現在尖端行業,尤其是軍事裝備上面,而其他的民用方面技術並不算太差。
這個東亞地區的經濟體實際上還有另外一個很大的作用,那就是極大的限制了日本的選擇性,使得日‘本越來越依賴中國。說起來也簡單的,因為貿易壁壘的存在,日‘本無法向美國和歐洲出口大量產品,也就無法獲得足夠的美元或者英鎊等外匯,沒有外匯也就不能向這些國家購買足夠的工業產品或者原料了,但是和中國進行貿易的話,日‘本就能夠獲得足夠的華元儲備,然後用這些華元購買中國的原料和工業產品從而維持經濟迴圈。
如果說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下去,而世界局勢也一直不變的話,說不準中國和日‘本還真能成為兄弟國家盟友之類的。
不過以後的事情會怎麼發展,誰又能知道呢,比如中國不太想和美國重新商定關稅,但是日‘本卻是想啊,日‘本國內又不都是傻蛋,自然明白這幾年日‘本的經濟已經有著嚴重依賴中國的跡象,而日‘本國內市場中出現的大量中國產品也是讓他們擔憂無比,因為他們很清楚,一旦這種情況下的日‘本和中國爆發衝突,那麼日‘本就會吃大虧的,所以他們必須開創其他的國家市場和原料來源地。
國際關稅貿易協定這個事情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辦成的,雖然都在談,但是各國現在連一個國家都沒有明確表態要參加呢。
這些事情不管能不能辦成,但是必要的扯皮時間是不會少的,對於這些,陳敬雲自然也是一手交給下面的人去辦,而陳敬雲關注的重點依舊是國內的情況,畢竟國際貿易雖然能夠為產品開闊市場,但是中國現在對外匯的需求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大,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提高國內的工業規模,國內自身的建設才是最關鍵的。
“海南那邊的雜交水稻日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農林部的次長把報告交給了陳敬雲。
陳敬雲對雜交水稻的關注也比較大,接過來看了後嘆口氣:“成果雖然有,不過距離大規模提高糧食產量還是有著一定的距離啊!”
那農林部的人苦笑道:“雜交水稻的研究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難的多,這前後也有十幾年的時間了,不過還是沒能找到能夠大幅度提高產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