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方主力艦的大口徑艦炮陸續開火,隆隆炮聲在唐津半島北部持續不斷的響起,燃燒彈的火光和炮彈擊中後爆炸的火光幾乎是傳出了二三十海里之外。
憑藉著T字首的優勢,第二機動艦隊的第一戰列艦隊幾乎是發揮了全部火力,三艘戰列艦的二十七門十六寸艦炮和四艘大型巡洋艦的三十六門十二寸艦炮幾乎是每一門都對準了寺崗謹平的艦隊。
寺崗謹平在海戰剛爆發的時候就是發現己方艦隊處於了T字位的下豎位,按照正常道理來說這種陣位對於他而言是極為不利的,但是考慮到武藏號的後主炮原本就摧毀沒有修復故而無法發揮出戰鬥力,因此艦艏對敵的方式對於武藏號來說反而是正確的,一方面可以發揮出它僅剩的六門前主炮的火力,同時因為正面迎敵減少了武藏號的著彈面積。
所以他並沒有選擇更改陣位,而是繼續向前攻擊!
除了這種選擇外,也和他的任務有關!
這是一次自殺式的攻擊,寺崗謹平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還能活著回去!
而在海戰剛爆發的那一刻,當他發現前方竟然有這中國海軍的主力艦隊對他的艦隊展開攔截的時候他就知道,這一次海戰他已經沒有了任何生還的機會!
就當寺崗謹平發起自殺式攻擊的時候,在東京裡。
裕仁天皇和一大群軍政大臣們齊坐一堂,在座的諸公一個個都是面色沉重!
山本五十六沉著聲道:“剛才我已經收到了寺崗謹平將軍的電報,艦隊已經發起玉碎進攻了!”
玉碎!
這個具備了濃厚日‘本軍方特色的詞彙曾經多次出現在日‘本的戰爭歷史上,而幾乎每一次這個詞彙出現的時候都代表了局勢已經到了最為危急的時刻!
第一次中日戰爭的時候,防守旅順的日‘本關東軍就是發來了玉碎的詞彙,那一年的戰爭日‘本丟失了旅順和臺灣,雖然勉強保住了朝鮮但是依舊進行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臥薪嚐膽,試圖恢復實力並戰勝中國。
然而第二次中日戰爭,1931年的漢城的第一軍、元山的第二軍都是先後喊出了玉碎這個詞彙,結果日‘本在朝鮮的數十萬大軍死傷數十萬,餘者盡數被俘,此戰讓日‘本丟失了朝鮮!
今天的第三次中日戰爭,在新加坡、在菲律賓、在琉球的日軍也是先後向國內發揮了玉碎的電報,隨之而來的就是以上諸地一一丟失。
如今,寺崗謹平在進攻之前對國內發揮了玉碎進攻這四個自己代表了什麼?
代表了日‘本的鎮國支柱大日本帝國海軍已經是精華盡失,再無能力保衛日‘本本土了!
儘管海軍要發起自殺式攻擊的事情先前諸位都已經知道,但是現在真正聽到海軍的最後一絲精華也即將葬送的時候,心中的那種悲憤感覺依舊是佈滿了心頭讓眾人久久都無法說話。
陸軍大臣阿南愄幾此時此刻站了起來:“海軍的百萬同仁為了帝國存亡大業所流的鮮血將不會白流,我陸軍已經是在九州地區集結了重兵,勢必要把支那人一舉殲滅趕下海!”
然而這話剛出,海軍大層米內光政卻是冷哼一聲:“把支那人趕下海,說的輕鬆,如果我得到的訊息沒有錯,在過去的三天裡陸軍在九州方面的作戰部隊裡已經傷亡不下十萬人了吧?我倒是想問陸軍在九州還有多少可戰之士?”
阿南愄幾狠狠的看了米內光政一眼:“你說出這樣的話,莫非是想要對那些卑鄙無恥的支那人投降不成?”
他不等迷光內政反駁他的話就是轉頭對裕仁道:“陛下,我陸軍在九州還有二十萬精銳部隊,在四國還有三十萬部隊,在九州和四國我們還有高達一百萬以上的本土愛**!如此百萬大軍必定能夠抵擋得住支那人的進攻,只要我們把支那人的登陸部隊拖在九州,不讓他們寸進半步,長期下去支那人必定無法支撐龐大的軍費消耗,從而主動退兵!”
“荒謬,支那既然發動了對九州的登陸,難道你以為拖住他們三五個月就能夠讓他們息兵?還有就算真的如此打算,但是我們怎麼支撐這三五個月?國內的各大城市已經是盡數遭到了大規模轟炸,沒有大炮,沒有子彈你準備怎麼抵擋支那人的進攻?還有,支那人已經言明如果我們不投降的話,他們就會對我們繼續進行核彈的轟炸?如此一來國內化為一片廢墟,民眾十不存一,如此我們還有戰的必要嗎?”
外務大臣東鄉茂德毫不客氣的說著:“局勢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不是我帝國將士不勇武,不是帝國國民們沒有繼續戰下去的決心?而是已經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