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來,朝鮮那邊應該是沒有什麼意外的了!”陳敬雲聽罷抬頭道。
沈綱道:“的確如此,雖然說朝鮮南部的釜山也沒有拿下,但是日軍在朝鮮的兵力已經是被壓縮到了元山和釜山這兩個地區,其中的釜山只又不兩萬多的殘兵。而元山那邊的日軍兵力雖然多一些,不過元山那邊缺乏完善的防禦體系以及後勤供應,這戰事日本人已經是無法翻盤了。”
“現在日本人該考慮的是怎麼把元山的二十萬部隊安全的撤回去了!”旁邊的馬成也是開口道。
“不過看目前的情況,日‘本人似乎還沒有跡象說要在元山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海上撤退!”沈綱道:“按照我的看法,日本人應該是還想著依靠元山堅守下去,和釜山一起,在朝鮮一南一北插上兩個釘子!”
陳敬雲聽罷道:“哼,他們想的倒是容易。”
雖然說釜山和元山要拿下來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但是在佔據了絕對的戰略優勢之下,拿下元山和釜山並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
“元山和釜山戰事不要拖得太久,儘快解決掉!”陳敬雲說下這句話後,就是讓沈綱等人出去了。
從朝鮮目前的局勢來看,中國已經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現在陳敬雲最想的事情就是憑藉著目前這種優勢結束掉這場出乎了中日兩國預料之外的戰爭。
儘管在1923年後,陳敬雲就知道還得和日‘本再打一場,但是在這些年裡,陳敬雲心中預料這場中日戰爭應該是1935年以後的事情,應該是1940年左右歐洲掀起世界大戰之際,屆時自己就能夠用囤積了二十餘年的力量一舉徹底擊潰日‘本,從而奠定中國在亞洲的霸主地位。
然而人的計劃永遠是跟不上事實的變化的,哪怕是陳敬雲有著來自後世的記憶,但是這個時空裡的世界局勢已經和他所熟知的那個時空的世界局勢截然不同,實際上陳敬雲從一戰後就已經無法依賴後世裡的記憶來制定國家的整體戰略了。
中國在一戰時期的崛起,讓這個世界出現了太大的變動,俄國革命後分裂為兩個國家,日‘本和中國在1923年爆發戰爭並失敗,而這些都是影響了整個世界局勢的髮簪,以至於讓陳敬雲根本就無法依靠來之於後世的記憶找到一種對於國家和民族最優的戰略。
自從一戰之後,陳敬雲對於國家戰略的制定,實際上已經和後世裡的記憶無關,而是依賴於目前世界局勢的發展以及國內眾多研究機構的研究。
比如經濟發展司這個智囊機構,他們不單單為國內的經濟發展給陳敬雲提供建議和方法,更透過對世界經濟的研究讓陳敬雲能夠更好制定一系列的國家戰略,這些戰略不單單只是工業發展,還有外交,還有戰爭。
比如現在經濟發展司給出的研究報告讓陳敬雲皺眉不已。經濟發展司的報告中稱,1931年的總體經濟發展比之去年有所攀升,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央財政收入預算首次超過了四十億元,但是同比增長幅度卻是大大降低。1931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只有百分十左右,這個速度放在其他國家或者其他時候可以說是一個極為理想的資料了但是對於1931年的中國來說,卻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一部分的增長大多數是國防工業和基建行業所帶來的,對國民經濟以及對國民生活至關重要的輕工業以及農業方面卻是沒能增長,這也就是說國內的輕工業和農業依舊沒能夠擺脫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這讓經濟發展司內的一大群經濟學家們為此擔憂不已。
在一個已經統一併穩定的中國,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就可以代表了國家經濟的發展,畢竟只有經濟發展了國家才能夠收到更多的稅收。
在1929年以前,中國的財政收入增長幅度一直保持在10%到15%左右,增長幅度可以說是極高的,但是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後,財政收入幾乎停止增長,1928年的時候中國的財政收入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已經達到了三十七億,然而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後,原本預計會突破的四十億非但沒有達到,反而出現了下降,只有三十六億。1930年陳敬雲復出後,透過一系列政策刺激經濟復甦,總算是止跌重新緩慢增長,達到了三十八億元。
1930年底由於中日戰爭再一次爆發,龐大的軍事訂單直接拉動了國內鋼鐵、化工等基礎行業的發展。除了這個外,之前陳敬雲主導的一系列基建投資也開始進入**,使得了國內和軍隊相關的工業比如鋼鐵,化工等產業出現了大規模發展,從而拉動了經濟的發展,經濟緩慢復甦後也就讓1931年的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