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條路來。
……
終於,到了清平三十六年。
朝廷初步定下了基調。
大明第二屆“天下五絕”的評比開始。
並且,他們根據朝臣的提名,把可以入圍的門派名字全部羅列出來。
最終的人選,不再是由朝廷定奪,而是把選擇權下放到民間。
這件事情清平帝交給太子主持。
他對太子寄予了厚望。
並且早已認定,大明的未來是要交代太子身上的,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鍛鍊太子能力的機會。
太子沒有辜負他父皇的期望。
他綜合考量全域性,最終制定出了一種所謂“代理投票”的形式。
由百姓投出代理人,層層往上,直至最終選出一個評比的團隊,由他們負責定奪。
這般多環節的做法。
不僅可以完善和檢驗大明的底層動員能力,順帶核查全國人口戶籍與田畝,同時還能最大程度減少門派不正當競爭帶來的影響。
……
評比活動如火如荼進行下去。
這場名義上是“天下五絕”的評比,實則是以朝廷牽頭,完成的對大明人口與土地的核定與計量。
直到清平三十八年。
五個得票數最高的“天下五絕”被選了出來。
分別來自劍池,武當派,唐門,金山寺,五嶽劍盟。
他們各自的掌門或者盟主獲得一席五絕之位,一旦離世可由繼任者接替,為期十年。
等到十年一過,再次進行評選。
朝廷內部對這個機制還是比較滿意的。
畢竟,能被票選出來的門派,在武林中的地位都不低。
他們既然享受了殊榮,就也要受到朝廷的管理與約束,透過他們朝廷就掌控了大半個江湖。
至於那些門派的老祖們。
他們對今日的結果早有預料,甚至是有意促成這樣的結果,主動選擇被朝廷收編。
好讓門派可以獲得朝廷力量的支援。
哪怕他日武道真的沒落了,這些大派的傳承也不至於徹底斷絕。
這算是同時做了兩手準備。
經過他們這麼一折騰,又吸引了不少民間的良家子弟,來到這些大派門下拜師,極大提高了他們的弟子質量。
僅僅三年的光景。
江湖上陸續又誕生了四位五品高手。
有文人雅士感慨,這才是屬於武道的一個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