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早先還與地方官員分利,這事情雖然有所阻力,但推行的也算順利。
至於遠洋船隊。
建武帝在這件事情上,選擇了與南方大商合作的辦法。
他以官爵和特許權作為許諾,由那些商賈配合,提供技術與金錢,協助朝廷的使者,開始謀劃遠洋之事。
熙寧帝登基時不過十七歲。
大明前面的幾任帝王,普遍活過了五十歲。
按照這個演算法,他甚至可以君臨天下三十載,這是建武帝最大的底氣。
他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親自見證遠洋船隊,從萌芽到興盛的全過程,並不擔心那些商賈因此做大。
這同樣是一場豪賭。
假如,大明透過海運,可以獲得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方向。
那麼這將會是維持國朝平穩的一劑強心針。
否則,建武帝就得考慮另外一個問題。
目前而言,大明的疆土範圍,甚至已經比肩了前元的鼎盛時期。
維持這麼大的統治地盤,需要的成本不小。
尤其是每年支援草原的錢糧。
這在一定程度上,省去了他們建立防線的耗費,但這套方法治標不治本。
目前全國的耕地足以養活大明的百姓。
可是隨著太平生活的安定,人口增多,必然會導致出現新的糧食缺口,到時就有可能從內部生出亂子。
想要遏制這種趨勢,那就需要人為打破現有的安定,消耗人口。
安定的反義詞,就是混亂。
即為亂世。
一旦真正到那個時候,大明也會迎來屬於自己的王朝末期。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
農帝開拓農田,在提高了糧食最大產出的同時,也將人口的增長速度給人為加速了。
這兩件事單獨拎出來一件,全部都是好事。
可是放在一起,那就是加速消耗王朝的國祚。
建武帝對此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他想過要透過人丁稅的辦法,抑制人口,但堵不如疏。
這人丁稅的初衷可能是好的。
但是逐級傳下之後,就有可能變成底層小吏壓榨百姓的手段,到頭來敗得還是皇家的名聲。
“也罷,朕的時間還長,有足夠的時間尋找,一個打破現有局面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