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評斷與爭論(1 / 3)

“你把梁儲送上車了?還有楊慎?你把他請到咱們城吏司去了?”

朱厚熜下朝之後直接見了陸斌,這孫子現在還打著迷糊眼呢,原本他想要睡一會兒來著。

只是陸斌也是有兩個月沒見著影子,該說不說,這不要臉的混球兒,只曉得四處打晃的傢伙,歇了這般長時間沒見著,著實是有些想念了。

“是啊,沒想到那梁老頭兒,竟然這麼厲害,什麼都查清楚了,什麼都曉得,竟能夠忍著,任由咱們算計。”

“咱們這哪裡叫算計,頭兩天楊廷和找見我了,跟我仔細分析了最近一段時間發生的事情,聽了之後,我只能感嘆,幸虧算計的是張鶴齡那白痴。”朱厚熜頗為自嘲的嗤笑一聲,顯然他也知道了不少內情。

“他怎麼跟你說的?”陸斌一邊說著一邊抬手開啟御書房的門,一邊搓著手,北直隸的寒涼,實在是叫人難以忍受,好在御書房的空間相對小很多,又早有宮中的太監將炭盆點上,方進入就能感受到暖意。

“你能想到,黃偉忠,李鼎尚,費竹堂這三個死人居然一開始就在他清除名單之上嗎?”朱厚熜也縮了縮脖子,他徑直朝著床榻便走,那邊正靠近炭盆,雖然煙火氣重些,但是終歸叫人舒適不少。

“他和我說過這件事情,吏部,禮部都是他的營盤,從那裡出來的人,一開始就不可能是張鶴齡的人。”

“你聽這事就不感到驚訝嗎?”

“其實當時聽到的時候,我只覺得楊廷和深不可測,甚至心裡產生了絕不可與之為敵的念頭,而直至現在,一想起這件事情我會打心底感覺到恐懼。”

“是啊,李素,那個跳出來的李素,居然是他的人,居然是他的人,一個上躥下跳,幫腔作勢的李素,居然是楊廷和的人,而且還甘願揹負罵名,他現在仍是言官,只不過從科道言官變為了御史言官,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算是升遷了。”

“李素?”

“原本是工部給事中,起頭的人就有他,結果黃偉忠死了,他還活著,還升官了。”朱厚熜頗為感嘆的說道,然後略顯愜意的往嘴裡扔了顆松子仁,邊嚼入肚中便言道“以後這個人可就得注意了,這個人的心機絕對不淺。”

陸斌舒舒服服散在朱厚熜的龍床上,順帶著還將朱厚熜鞋子踢進床肚兒裡去“知道了,赫赫有名的楊公門下馬前卒,我可不敢小看,誒,你就不好奇梁儲這個人嗎?”

“好奇,不過也叫楊廷和給我解開疑惑了,只能說,那老傢伙有能力,可惜一輩子也沒有幾次機會將自己真實能力展現出來。”

“是啊,那梁老頭兒,可惜了,明明身居高位,卻可以用鬱郁不得志來稱呼,真是叫我也感到稀奇。”

沒成想,朱厚熜卻近乎冷酷的道“但這是他自己的選擇,這隻能說明,他的器量只到這裡,左不過中平之人而已,也沒有必要多做長吁短嘆之態。”

“不,哥,我跟你的看法不一樣,我還是認為梁儲可惜了,而且,若是我料想的不錯,這般可惜的可能還不止他一個人。 ”

“但,終歸路是他自己選的,人人都擁有決定自己走什麼路,成什麼人的權力,他梁儲當然也有,如果他一開始就是于謙,文天祥那樣剛烈無畏的勇士,那麼他的感嘆全然不可能會出現,我固然能對他無法拯救孩童,無法盡職盡責,違背自身所學之道義的悲傷有感同身受之處,固然惋惜其人不凡的見識,超卓的才能,可我絕不會因此挽留這個人半分,我的評斷是,有才能,有良心,卻於朝無用。”

“可你有沒有想過,倘若朝局不那麼混亂,政治清明的狀態下,這個人會做出什麼樣的貢獻呢?你必須知道,自成化先皇以來至今,國朝雖偶有作為,可終究是朝綱混亂,劉瑾,張彩,焦芳這樣的人總有生存的土壤,奸人容易當道,奸臣也容易出現,如楊廷和,其人不可謂不天賦異稟,不可謂不是名臣之姿,可終其一生,政治功績最優秀的地方竟然是鬥劉瑾!直至今日,方才稍微施展為國為民的報復,可這又是為前人擦屁股,為後人鋪路,堪稱遺書遺產般的舉動,你觀此情此景,不覺荒謬嗎?”

“自然荒謬!可這不是中庸的理由,這不是委身屈才的理由,這更不是縱惡人當道,只當作不知的理由,同樣為才,王先生可謂傑出矣!王陽明江西繳匪,平叛,悟心學,拯救南昌百姓,為千萬儒生再開新路,這樣的功績,這樣的璀璨,才是真正值得欣賞和讚揚!既有才幹,便該當解決國朝民生之男,縱然不能夠像王先生一樣,也因盡力而為,而不是困再蠅營狗苟之上,最終徒嘆歲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