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之中,大吉他轟然倒地,整個場景好似世界末日。
雨中人,罵,打,噴,哭。
種種表現,讓人揪心。
《縫紉機樂隊》的劇情到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夢想,搞笑,歡樂,甚至說是閤家歡都可以,這之前的劇情就是如此。
但是現在,終於……爆了!
對,就是這種感覺,爆了。
這一切良好的東西里,暗藏著一個東西,謊言。
娃娃看到這裡,她不斷的翻找之前的大腦皮層,她開始不斷的回憶之前的鏡頭。
有的,真的有的。
一個小小的細節,那就是程功他翻出了一個紅色的本子。
鏡頭非常的短,但這很明顯就應該是程功發現了胡亮的謊言。
但是,當時的程功並沒有太多的表示,依舊是跟大家繼續為了夢想,為了保衛大吉他而努力。
忍不住,又回想起好多的鏡頭來。
那吉他大帝的……歐陽那那。
果真老年婦女之友。
還有鼓手的……我愛麗麗。
鍵盤手蘿莉的家庭,那暴力女跟小嶽嶽。
娃娃為資深影迷她認的出來,暴力女是魚白眉的老婆。
一幕幕重新出現在腦海裡,她發現自己竟然有驚人的記憶力,而之所以會這樣,無非就是為了找出這個電影未來將會發生什麼。
此處劇情,張力太強,給觀眾極大的急迫感。
讓人帶入的太深了。
如此感受,好像在看國產電影的時候很少出現了,特別是這種搞笑的電影。
娃娃猛然間又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國產電影目前的問題。
票房大賣的,大多是搞笑的片子。
不能說搞笑不好,現在是盛世華夏,笑一笑沒什麼不好的,搞笑明星也很火爆,這其實也反應了消費者也就是觀眾們的需求。
但是,搞笑的成分一多,那麼就難免產生一個問題,甚至也可以說成是難題。
深度不夠!
搞笑電影本來就是有這麼一個問題來著,而我們的國產電影也很容易犯這個毛病,簡單的來說就是為了搞笑而搞笑。
更形象一點兒就是:
恨不得給觀眾撓癢癢。
這麼拍,笑果當然不錯了,而且,票房也會很好,但是,當然的就很難講出什麼深度來了,很多影評人,特別是豆瓣上的吐槽,大多也是集中在這裡。
娃娃對這一點很是清楚,而回想之前,吳強的那個《七龍》,這部電影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有深度。
很多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許多的諷刺有現實基礎。
但這部,這是一個關於夢想的電影。
深度,莫非就要從這裡開始嗎?
在大吉他被拆了之後,《縫紉機樂隊》的劇情似乎已經沒辦法往下走了。
沒有了大吉他需要保衛,那麼樂隊當然就解散了,幹什麼的都有。
胡亮繼續修車。
建國總就總了。
吉他大帝繼續會他的歐陽那那。
炸藥繼續去打鼓找麗麗。
希希去認真的學習數理化,長大了研究……
反正,個人幹個人的,只是那種失落,難以掩飾。
那麼,程功老師在做什麼呢?
“我沒錯!我有什麼錯?胡亮先騙我的!”
“他就是幼稚!他就跟小孩一樣!”
“你們也幼稚!你們都多大歲數了,難道你們也跟胡亮一樣?真的相信一場演唱會就能改變這個什麼大吉他的命運?”
“胡亮答應我的錢,不也是拆遷的錢嗎?哦,輪到胡亮頭上了,他就能享受拆遷給他帶來的好處,可到了別人的頭上,他胡亮就不讓拆了,有這樣的道理嗎?”
“是你們傻!我沒有錯!我絕對沒有錯!”
程功的一句句話,都非常的厲害,都極有道理,讓人完全沒有辦法反駁。
但是,這些個話,他現在。。。
一個人。
就一個人。
沒有任何的聽眾。
瘋了嗎?
沒有。
這一幕看的在場的人,心中多有酸楚,而且,最是驚豔的,便是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幾乎感同身受。
程功一個人自言自語,他這是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