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自己曾經在宮廷中的榮耀與權力,那時候她呼風喚雨,多少人對她阿諛奉承。
可如今,因為自己的嫉妒和對權力的貪婪,落得如此下場。她試圖向皇上求饒,可是皇上心意已決,不再見她。
在被廢后的日子裡,她的生活一落千丈。沒有了精緻的膳食,只有粗茶淡飯;沒有了華麗的衣裳,只能身著破舊的布衫;沒有了眾多宮女太監的伺候,凡事都要自己動手。她在無盡的悔恨中度過每一天,常常在深夜裡獨自哭泣,為自己的愚蠢行為而痛心疾首。
民間聽聞皇后被廢,也是議論紛紛。百姓們都覺得這是她咎由自取,她的行為違背了後宮應有的賢德,理應受到懲罰。這一事件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被說書人添油加醋地講述著,警示著眾人莫要被權力和嫉妒矇蔽雙眼。
然而皇后被廢,在日日夜夜的恨意中,最後發現她最該恨的竟然是自己的兒子,如今太子。
太子分明拿她做了嫁衣,他當真純真?
還是說她從未看清過自己的兒子?
然而皇后被廢,在日日夜夜的恨意中,最後發現她最該恨的竟然是自己的兒子,如今太子。太子分明拿她做了嫁衣,他當真純真?還是說她從未看清過自己的兒子?就算是死,她也要弄清楚這背後的真相。
於是,皇后暗中動用自己還殘餘的一點人脈和積蓄,買通了一個死士。這個死士身形矯健,眼神中透著一股狠勁,擅長隱匿行跡。皇后對他吩咐道:“你去刺殺太子,但不要真的取他性命,只是試探一下他的深淺,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如表面那般單純。”
死士領命,趁著夜色潛入了太子的宮殿。此時太子正坐在書桌前,對著燭火沉思,處理著白日裡皇上交給他的那些棘手政務。死士悄無聲息地靠近窗戶,透過窗紙的縫隙觀察著太子的一舉一動,尋找著合適的時機。
太子似有所感,眉頭微微皺起,他抬眼望向窗戶的方向,輕聲問道:“誰?”死士知道自己被發現,不再隱藏身形,一個箭步衝進屋內,手中的短刀朝著太子的肩膀刺去,這一刀看似兇狠,實則避開了要害。
太子大驚,但很快鎮定下來,他側身躲避,卻不小心撞到了書桌,桌上的筆墨紙硯散落一地。太子喊道:“來者何人?竟敢行刺本宮!”死士並不答話,繼續揮舞著短刀進攻,他的招式凌厲,每一招都看似要置太子於死地,但又巧妙地控制著力度。
太子邊躲避邊思考對策,他深知自己武藝平平,不能與刺客正面硬拼太久。他瞅準一個空隙,朝著門口奔去,想呼喊侍衛。死士見狀,丟擲手中的短刀,短刀擦著太子的耳邊飛過,釘在了門框上。
就在此時,侍衛們聽到動靜趕了過來,將刺客團團圍住。太子喘著粗氣,對著刺客喝問:“你究竟是何人所派?為何要行刺本宮?”死士冷笑一聲,說道:“太子殿下,今日只是一個警告,莫要以為你所做的一切都無人知曉。”說完,他猛地從懷裡掏出一個煙霧彈,扔向地面,趁著煙霧瀰漫,侍衛們視線受阻之時,逃脫了包圍。
太子心中充滿疑惑,他不明白刺客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他知道這背後肯定有陰謀,而且似乎與自己近期的所作所為有關。太子回宮後,坐在椅子上反覆思考,他覺得這件事可能與母后有關,畢竟他破壞了母后的計劃,又間接導致母后被廢。但他又不敢相信母后會如此對他,畢竟他一直覺得母后只是被權力衝昏了頭腦。
而皇后那邊,死士回來覆命,將刺殺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知皇后。皇后聽後,心中更加疑惑,太子的驚慌失措不像是偽裝,但他在危機時刻的鎮定又讓她覺得這個兒子似乎隱藏著很多秘密。皇后陷入了沉思,她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對待太子,是繼續試探還是就此罷手。
與此同時,宸王也聽聞了太子遇刺之事。他擔心太子的安危,前來探望。宸王對太子說:“殿下,此事恐怕不簡單,您一定要小心謹慎。這宮廷之中,暗處的危險無處不在。”
太子點頭稱是,他看著皇叔,心中有了一個決定。
他要主動出擊,調查清楚這件事背後的主謀,無論是誰,他都不能讓宮廷再次陷入陰謀與危險之中。
於是,太子和宸王秘密商議,決定從刺客的行蹤和背景入手,他們派出了最得力的人手去追查線索,最後結果令他難以置信。
刺客竟是最疼愛他的母妃!
沈棠安與慕宸燁坐在靜謐的庭院之中,周圍的繁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似是在低語著宮廷近日的風雲變幻。
沈棠安輕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