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被再招入宮的時候,並不存著多少意外,既然選擇了在這條路走上去,他自己心裡也是清楚的,自己總歸要不斷地進來出去,再進來再被趕出去,如此反覆至死方休。
君威難測,這話一般人說起來都是帶著調侃,只有真正的心腹大臣才知道,這話藏著多大的惶恐和不安。
不是人人都是李太白,不是人人都能在皇帝面前耍性子的。
更何況,皇上可以為李太白研一次磨,但是休想他給李太白一頂官帽——朝中大臣是皇上手裡的利器,是要幹髒活累活地,又不是皇上買回家的佛像,需要時時刻刻供奉著。
然而想起郭映提起的,李太白那個來無影去無蹤的閨女,他這活了半百歲數的人心裡卻也不由得犯起嘀咕:“老子稀裡糊塗地跟人造反,閨女搶人搶到皇后家裡。這一家子真是一個賽一個的能惹事。”
他想起幾次和李白的接觸,聽他說起自己的幾任妻子和三個兒女,只覺得這一家各有各的鬧騰。也說不清是出世要歸隱,還是入世考功名,就覺得挺胡來的。但是這種胡來裡面卻又有些灑脫的氣勢,彷彿生下來就是來撒酒瘋的。
多的是人不喜歡這種鬧騰,但是郭子儀不是。
他覺得大唐盛世氣息有一大部分就是源自那種瞎鬧騰的暢快,這幾年沒有什麼人鬧騰了,都是本本分分做自己的事情,恨不得做個啞巴,看著死氣沉沉的,叫人很不暢快。
“倒是比做父親的穩重,但是心思從根上就不安分。”
他心底裡嘀咕了一句,久違跨入門檻之中,面朝龍椅上的九五之尊跪下:“罪臣郭子儀,叩見聖上,聖上洪福齊天萬壽無疆。”
皇位之上,做了近二十年太子的聖上抵著額頭,頗為頭疼地嘆了一口氣,擺擺手:“來人,為郭卿賜座。”
郭子儀叩謝聖恩後略作整理,這才坐下。見皇上一言不發,他便先笑道:“老臣賦閒在家,也無事可做,便為聖上抄錄心經。本想著大約是沒有機會帶給聖上,不曾想居然能受召入宮,想來事事應當都是心誠則靈,罪臣在家中虔心懺悔,也能被聖上所查。”
“卿為寡人抄了經文?”
“罪臣在家中痛定思痛,悔悟以往。抄經一來是修身養性,二來也是為聖上祈福,為我大唐祈福。”郭子儀語氣平緩,拉家常地笑道。
“那經文今日可帶來了?”
“回聖上,共有二十四卷,均已帶來。雖是不值一提的,然而經文中有祈福安康之意,罪臣便想著帶進宮來,若能有半分效果,那便也沒有白白抄寫了。”
這話說得龍椅上男人目光柔和不少,不由得一聲嘆息:“偌大一個大唐,也只有卿一人還願意如此關懷寡人啊。餘下的要不然是坐山觀虎鬥的,要不然是做風擺草的,要不是咬牙等著寡人病故的。也只有卿,對寡人是一片真心啊。”
“聖上這話折煞罪臣了。天下都在聖上的身上,大唐的百姓都指望著聖上改換日月重見天日,朝廷中誰人不是一片赤誠忠心?罪臣感愧不如,感愧不如啊。”
話說得溫情脈脈了,君臣對視而含淚相望。
李亨猶豫許久,對郭子儀招招手,示意他上前一些。
郭子儀也不猶豫,起身走上前,等到離龍椅不過一步之遙的位置時再次俯身跪下,也不催促,只是恭敬地等在原地。
“今日召卿入宮,是有一事拿不定主意,想要問問愛卿的看法。”李亨靠近些郭子儀跪著的那一邊,“愛卿以為,當真有天意麼?”
“天道倫常,乃是千古的道理。既有天道,必然有天意。”郭子儀回答道。
“那卿以為,天意是什麼?”
“天意為尺,度量天道與世道之契合。”
“那如果王道和世道不契合,是不是就會天下大亂?”李亨望著郭子儀的眼睛,他也說不清他是在試探郭子儀,還是透過郭子儀在摸索自己。
郭子儀坦坦蕩蕩:“是。夫秦漢,均是得國於順應天意,而失落於王道不正。”
“那天道指的是什麼?怎麼做才是讓世道和天道契合?”
“天道,乃天理之總和。為儒家仁義道德的文章典籍,為歷代賢君治國之詔令文書,為歷代賢臣上表之政論文章,為佛道兩家安定百姓之經文道論。於天下益,與於百姓益,垂範於後世者,均為天道。”
李亨點點頭,隨即壓低聲音問道:“那卿以為,漢武帝求長生而行巫蠱,究竟符不符合天道?”
郭子儀半句不曾猶豫:“武帝功高蓋世,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