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認同劉大柱的說法。
這楊立仁竭盡所能幫助百姓,最後卻落得如此下場。
還被反賊封為天下蕩魔真君。
慘!實在是太慘了!
華雲飛等人,紛紛為楊立仁默哀。
然而,在眾人感慨時,王翠翹從劉大柱手中拿過紙條。
隨意掃一眼,便扔在案桌上。
“此人只要不死,回到大乾朝廷還有一席之地。”
王翠翹淡淡說道。
“沒錯,此人雖然如今身處險境,但並無生命之憂,如果活著回來,繼續做官肯定沒問題。”
劉憲收住笑容,接過王翠翹所說,對著眾人分析道。
饒是擁有七竅玲瓏心,凡事都三思而行的蔣凡。
一時之間,都沒聽明白,劉憲和王翠翹話中的意思。
都造反了,難道還能有活路?
“大人,小的不解,為什麼楊立仁活著回來,不但沒事還能繼續做官?”
蔣凡充滿疑惑與不解的問道。
“哈哈哈,不解就對了。”劉憲走到桌案前坐下,“此人活著回來,沒事的原因很簡單,他是內閣推薦到浙州浦江縣做縣令的,也就是說在朝廷有靠山。”
聽完劉憲的話,蔣凡和華雲飛頓時茅塞頓開,恍然大悟。
有內閣罩著,縱使楊立仁真造反,在沒有確切證據前,楊立仁便是無罪。
見身旁兩人都聽明白了,劉大柱尷尬的撓了撓頭,他是一點沒明白。
突然!
警報聲響起。
頓時,營帳內眾人,迅速衝出營帳。
“發生什麼事了?”
劉憲立馬叫住一名士兵,大聲詢問。
“大人,叛軍打到金華府了。”
士兵急忙答道。
雖然說劉憲心裡早有準備,但當這一刻真的來臨,還是忍不住恐慌。
這裡不比北峽關,沒有像李忠那樣通曉排兵佈陣的將軍,更沒有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士。
有的只是巡撫衙門的兵,甚至這些兵,還不如益都縣的鄉勇。
整體情況十分不樂觀。
“走,上城牆。”
劉憲快步朝東城門而去,眾人緊隨其後。
……
東城門。
城外起義軍井然有序的安營紮寨,不少人身上披著鐵甲。
顯然,起義軍已經具備不俗的戰鬥力,而且起義軍人數少說六七萬人。
金華府守軍與之一對比,人數上處於絕對劣勢。
城內加上劉憲帶來的一千五百人,一共五千人不到。
即使定海衛趕過來,人數上還是處於劣勢。
如今唯一優勢,可能就是裝備精良了。
隨著劉憲等人爬上城牆,見到城外的一幕,所有人無不神情凝重。
“你們新上任的知府在哪裡?”
劉憲攔住一名士兵,大聲問道。
士兵停下腳步,看向眼前之人,見穿著紅色官袍,立馬低頭答道:“大人,小的不知道。”
“去把你們知府叫過來。”
劉憲對著士兵命令道。
“是,大人!”
命令完,劉憲目光重新望向城外。
縱使沒看過幾本兵書,他也能看出城外起義軍駐紮地點,非常考究。
營寨紮在平緩地區,靠近河流。
河流兩岸水草豐茂,能解決牲畜草料等。
而且起義軍安營地點,進退便利。
即使朝廷大軍趕來,他們也能輕鬆自如的退走。
總的來說。
起義軍之中,有通曉軍事的能人在。
這樣一來,朝廷想快速鎮壓起義,怕是已經不可能了。
更何況起義軍一呼百應。
還有各種野心家,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
想到這裡,劉憲無比心累。
大乾王朝進入中後期,各種社會矛盾不斷凸顯出來。
就比如,這次金華府百姓起義。
不可能是一朝一夕所釀成。
肯定是長年累月剝削百姓,壓榨勞動力,導致百姓苦不堪言。
最後金華江決堤,成為了百姓迫揭竿而起的導火索。
就在這時!
新任金華府知府鄭景明,氣喘吁吁的爬上城牆。
“中丞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