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景昭倒也沒有推辭,剛剛新婚這個面子還要給妻子的,他含笑拿起茶盞遞給李氏。李氏接過茶盞時,不小心碰到顏景昭的手,又臉一紅。
見她們這個樣子,窈娘和解氏對視一眼,又捂嘴偷笑。
作為顏景昭的親人,她們對李氏這樣友好,就是希望顏景昭這樁親事能夠和和美美一輩子,但願吧!
出閣(上)
顏景昭和李氏住在東跨院中,顏景昭的幾個通房都還只是姑娘的稱號,平日伺候最多的就是寶華和喜鵲,李氏雖然看見她們心中微微發酸,但想起顏景昭對她也不似作假,因此二人各自都有賞賜。
在顏景昭看來,他已經二十一歲了,膝下卻無兒無女。李氏進門之後,他肯定要和李氏先生下嫡子嫡女才好,因此新婚這幾日,幾乎都是在李氏身邊。
晚膳,顏景昭還陪著李氏吃飯,他問道:“家裡的飯菜吃的習慣嗎?”
李氏一聽卻重重點頭:“都很好吃。”
她是真的很喜歡吃顏家的飯菜,本來以為她是西北人,解氏是江南人,口味應該十分不同,可是顏家的菜都是清淡卻鮮甜有味,每次還會順帶做些糖醋里脊這種酸酸甜甜的下飯菜,就連小菜都好幾種,每頓她都想再添第二碗。
顏景昭聽到她的回答,心想這還真的是個質樸之人,他忍不住笑道:“那就好,我就怕你用不慣。”
“不,不會。今日午膳是和婆婆還有妹妹一起用的,她們也很照顧我,生怕我用不慣,其實我都吃的很慣的。”李氏還有些受寵若驚,她沒想到自己嫁的顏家,門第高夫婿好久算了,連婆母小姑都對她這樣照顧。
聽她這般說,顏景昭也很高興,他前面那個關氏就是進門和解氏窈娘處不好,她的嘴裡從來都聽不到母親妹妹的好處,似乎嫁給自己有很大的怨言。更大的問題還在於關氏和自己並非一心一意,總是想著和三老太太沆瀣一氣。
再看看李氏,他也搞不懂這姑娘是本身質樸,還是扮豬吃老虎,但現在見她這樣,顏景昭也不介意表露一下自己的態度:“我妹妹馬上就要嫁去沈家,她年紀小,你也可以多提點她,再有日後她嫁出去,家中只有我母親一人,就勞煩你多替我孝敬我母親。”
李氏見他態度誠懇,也正色道:“夫君放心,我必定孝順婆母,友愛小姑的。”
見她這樣緊張,顏景昭又失笑:“我不過白吩咐一句罷了,便是我不說,你肯定也會這般做的。”
可李氏卻很喜歡和顏景昭說話,她又抬頭看了顏景昭一眼,顏景昭似有所感,也望了過去,李氏臉頰瞬間酡紅。
解氏聽到這半個月顏景昭都歇在李氏房裡,也忍不住點頭,又對宋媽媽道:“等李氏生下孩子後,再停他那兩個通房的湯藥。”
宋媽媽道:“夫人慈悲。”
“她們跟了景昭也這麼些年了,李氏是正妻,我自然更疼一些,但那兩個也是爹生父母養的,避子藥並不是什麼好東西,做妾侍通房的若有個一兒半女,有個牽掛寄託下輩子也不愁。”解氏也算不得什麼菩薩心腸,但她也知道將心比心。
說完,她就對宋媽媽道:“李氏看著倒是不錯,來我這裡早晚晨昏定省,說話的語氣模樣也好,但到底真好假好,也不能只看一時。”
宋媽媽心想三房幾乎個個都是人精,可一旦認可你,那就是真的把你當成一家人。
李氏在顏家的日子過的也還是很好的,因為解氏和她說新婚站規矩做做樣子,等一個月後,她就不必每日過來請安,在自己院子裡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還把顏景昭同僚的夫人們也都說給她聽,讓她能夠開始和他們走動。
“還有好些,等你妹妹成婚之後我再說與你聽。”解氏笑道。
李氏雖然才來京中,但也聽說過顏沈兩家的親事,聽聞原本是顏家大姑娘要嫁給沈臨風的,沒想到中途被人拐走,自然也有人說是顏大姑娘和人跑了,因此兩家重新締結鴛盟。
要說沈臨風此人也是如雷貫耳,貌若潘安,才比子建,李氏心想她這位小姑子和沈臨風算是郎才女貌一雙璧人,很是登對。
她婆媳二人正說著話,見窈娘捧著花過來了,解氏忙道:“你方才去園子裡了嗎?別讓樹枝把臉劃到了。”
“您放心,這不是我折的,是讓人幫我折的。針線活做累了,就想出來走動一二,這樣身上也不會疼。”窈娘笑著。
她其實也在觀察李氏作為新婦是怎麼做的,李氏早晚請安比關氏勤勉,顯然娘也受用,娘不是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