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去準備販賣黃牛,販賣的也就是西門德牛,即黃牛。
可是一些“技術”層面的東西必須先鍛鍊,他也不敢保證他自己的眼光很好,當然這是針對前面說的牛重量上的眼光。
有人肯定會說,這有什麼難的?抬著磅秤去稱不就行了?
這樣的人只能說是外行。
先不說稱牛的磅秤多重,就說,牛販子從來沒有過抬著磅秤去買牛的。
為何?
因為磅秤雖然準,但卻少了很多賺錢的點,牛的斤數稱準了,那價格就沒法“調動”了,利潤自然就少了。
牛販子買牛嘛,買的就是心跳,買的就是買家和賣家之間,眼光的差距!
專業的人和業餘的人,那差距是非常大的,最大的時候能達到二到三百來斤,千萬不要懷疑這個資料!(ps:現實中我爸就是販賣牛羊的專業人員,*^o^*)
眼光是需要鍛鍊的,後世專業的牛羊販子,家裡都有一臺磅秤,最大的作用就是拿來稱牛的重量!
當然,在稱量之前,每一個牛羊販子都會進行預估,然後再與實際重量比較,如此慢慢的就能把眼光練出來。
當然了,這是唯一可以用來訓練的技術,還有一些“技術”,必須經過經驗的總結才行,一時也說不清楚,因為其具體是體現在交易當中的。
這年代,儘管剛剛跨過二十一世紀的大門,但磅秤這種東西,絕大多數牛羊販子還是不願意買的,因為他們此時更相信自己的眼光,而其他販子也相信眼光,所以能達成第二次交易的,都是看對眼了(有利可圖)的販子。
情況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
然而,這只是他能想到的東西,要知道這世間很多事情,不是一時就能想到的,畢竟一生太長,難免花心,心頭多了無數事情。
然而,有時候又覺得人生太短,還沒做什麼,頭上就有了白髮,有了歲月的痕跡……
矛盾,真的矛盾,不過人這一生不就是活在矛盾之中嗎?
真是不該有的暮氣啊!
郭去搖頭苦笑,這人吶,年紀一大,難免就會胡思亂想……
“真不知道,若是有一天我沒事可做了,會不會患上抑鬱症?”
磅秤被他買來了,他始終還是有些不自信,想鍛鍊鍛鍊自己的眼力。
至於賣野豬,他交給了自家大伯和梁斌,梁斌這個人啊,完全就是個小孩,腦子裡也不知道想些什麼,竟然對野豬很感興趣,無論是喂野豬,還是殺野豬,都是如此,趕都趕不走……
沙場也完全交給郭小青和他那群兄弟折騰。
自己這算是拋開了一切嗎?拋開了一切就只為了販賣牛嗎?
最終還是回到了原點,放牛娃啊,心中無論如何,放牛的情景都揮之不去。
放牛就放牛吧。
磅秤被抬到了村裡,村人出於好奇,紛紛把自家的牛拉來稱量。
“叔,來呀,把你家的牛拉來呀,我給你稱!以後就算要賣,你自己心裡也有數,無論如何都不會虧的!”
自己如今想鍛鍊眼力,那就得用不同的牛來堆,把眼力堆出來。
村人養的牛,就是他的目標,而村人都想看看自家牛的重量,畢竟牛喂的時間長了,也會拉去賣的,眼光畢竟沒有實際來的安心。
所以說,這是各得其所,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情。
一頭半大的牛被拉來,郭去圍著這頭水牛繞了一圈,然後又摸了摸牛屁股,初步斷定這頭牛有五百來斤。
上秤,稱量。
568斤。
差距有些大,不過比一般人準多了,郭去對自己的眼光還算滿意。
人群越圍越多,大家一開始是來看看這稀奇玩意的,可是聽到郭去免費給人稱牛後,都留下不走了。
“喲,大叔,你也要稱啊?我來看看。”郭去繞著走了一圈,又看看牛角,“哇!這牛有些老啊,牛角都彎成這樣了。”
“大叔你猜你這牛多少斤?”
“哈哈,娃子,不是大叔跟你吹,我這頭牛沒有一千斤,我白送你了!”
旁邊有人忍不住吐槽道,“哼!老大哥!你這牛都養了五年了吧!平時寶貝著呢,都不借給我們耕地,能有一千斤也很正常嘛!”
“我猜有一千一百斤左右。”郭去給了個資料,不過,他內心又深入跑斷了一下,應該只有一千零六七十斤。
“來,大叔把你家牛拉上磅秤,我